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会泽县立体农业、立体气候突出,作物种类繁多,为病虫害的发生、繁殖、越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频繁,危害严重,据普查:全县境内共有农业病虫草370余种,其中常年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达50余种。1991~2005年,农业病虫草鼠年平均发生134.8万余亩(次)。为降低病虫草鼠的危害,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会泽县委、县政府及农业部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保护环境”的植保方针,建立、健全测报网络,预报及时准确,年均指导防治98.8万亩(次),减少粮食损失1.77万t,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原特色作物玛咖(又名吗卡,Lepidum Meyenii Walp),属十字花科独行菜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原产秘鲁海拔4000 m以上的安第斯山区,云南丽江、会泽等地早在2002年引进种植,目前全省种植面积约8700 hm2(13万亩),已成为高寒山区农民的首选种植作物和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玛咖病虫草鼠发生、危害增多,防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经在会泽、东川、丽江等地调查、试验,对玛咖主要病虫草鼠害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辣椒白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900~1 200 mL/hm2单独使用或与2.4%复硝酚钠·萘乙酸悬浮剂组合药后15 d对辣椒白粉病田间防效均为90%以上。建议辣椒白粉病发生初期,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900~1 200 mL/hm2,叶面喷雾3次,间隔7~10 d。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是会泽县马铃薯产区的主要病害,研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和主要品种的抗病性,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会泽县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中,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其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合作88号、会-2号、米拉。在7月上旬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7月下旬平均病级为3级,平均病情指数达30左右,进入晚疫病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且世代重叠、易产生抗药性,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条件下,选用短稳杆菌、除虫脲、阿维·茚虫威等3种药剂在十字花科作物玛卡上进行防治小菜蛾试验。结果表明,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与阿维·茚虫威(1 000倍液)、40%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小菜蛾幼虫均达显著水平,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与40%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平均防效达73.35%,最高达84.5%,对小菜蛾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续控制作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会泽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立体农业特点突出,作物种类繁多,据1980年对县内农作物病虫害普查,全县病虫害共366种,其中:大春297种,小春23种,其他46种,草害83种,常年发生为害较重的有50余种,  相似文献   
7.
8.
叶斑病是玛卡的主要病害,包括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春作在气温高、相对湿度大时发生严重,导致作物毁产。通过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西派、60%百泰和1%广清对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0 d防效为50.8%~61.3%,产量增23.9%~38.0%;以50%西派600倍液防治2次效果较好,平均防效达57.8%,产量增38.0%,对植物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