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鄂北岗地麦后棉的表现、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稳定发展麦后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种植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垄中单作一行玉米,设置玉米的株距为60、80、100、120、140 cm,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K,研究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与半夏间作时对两种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株距120 cm时半夏产量最高,为2 973.33 kg/hm2;玉米子粒产量随株距的增加而降低,最高为X60处理,子粒产量达2 690.91 kg/hm2;半夏-玉米两种作物经济效益最高为X120处理,达80 816.76元/hm2,比CK高8.06%。鄂北地区种植半夏时间作株距120 cm的玉米,半夏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夏棉低耗高效直播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鄂北棉区麦后棉发展的现状、成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指导棉区生产,提高农民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试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种植密度、氮肥、钾肥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产量的影响,得出3个栽培因素对鄂杂棉30子棉产量的作用大小为:密度>氮肥>钾肥,并优选出鄂杂棉30子棉产量达4 500.00 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种植密度为34 748~37 530株/hm2,...  相似文献   
6.
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适宜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生产中存在的播种过早或过迟,种植密度过稀等问题开展的麦后移栽棉的播种期和密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20旨-4月30日,适宜密度为27000~31500株/hm^2。在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下,麦后移栽棉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巧用间套技术 促进农业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一项集约增产增收的措施。它的意义就在于在有限的土地上使温光水气土肥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获取较大的投入产出效益。在应用间套技术时,要把握好趋利避害、合理搭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鄂杂棉30(原代号K6607)系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用“襄203-6”作母本,“襄抗虫0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1001。  相似文献   
9.
以市面上应用较多的8种杀菌剂作为研究对象处理棉花种子,统计分析棉花发芽率、苗期各部位生长发育基础指标,研究不同杀菌剂对棉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甲霜·恶霉灵、精甲·咯菌腈和乙蒜素外,大多数杀菌剂能够促进棉花植株根的生长,且出苗率和苗期生长情况均优于未处理的种子,其中,五硝·多菌灵、多菌灵、锰锌·腈菌唑、春雷·噻呋酰对棉花早期生根效果好、发芽势和成苗率高、光合速率快,可以作为棉花种子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生产上麦后棉秋桃比例偏高、伏桃比例低等问题,提出提高伏桃比例的措施,以改善棉花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