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江苏沿海旱粮棉区的几种新型种植制度的经济、生态效益作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依据各种植制度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其实际表现是一致的,而且能更好地反映各种植系统内部的关联性和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盐城市沿海棉区由于轮作困难,多年连作重茬,棉花种植位置多年固定不变,从而造成棉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变劣,棉花根际土壤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影响棉花的高产稳产.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在盐城市沿海棉区推广了棉花变位移栽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方法变位移栽的具体做法有三种:(1)在秋播时调整棉田作物种植带,适当缩小畦中间的麦、绿肥幅宽,加大畦边麦、绿肥幅宽.第二年春天实现变位移栽,即将棉花定植位点向畦中平移,使原大行行距缩小,将棉花定植在原小行中间.(2)重新安排排水沟位置.填好旧沟,在原畦面中间重新开沟实现变位移栽.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法对土壤紧实度和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估种植制度经济和生态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免耕法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苏省5大农区5个点连续免耕两年后土壤容重收缩性能和破碎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免耕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排水通气状况。体变率与土壤〈0.01mm的物理性粘粒和〈0.001mm粘粒含量相关密切;常耕与免耕破碎强度的差值也与粘粒含量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田少(免)耕法研究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年来,在黄粘土、砂壤土实行少(免)耕法栽培水稻,均有普遍的增产趋势.少(免)耕不翻乱土层,保持了土体的原状稳态结构,增强了抗逆外来的不良环境,稳定和协调了土壤肥力,这对促进水稻早发,稳长具有重要意义.水田渍水耖耙是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粘闭,影响根系活力和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因此水田必要的耕作应尽可能采取干耕干耙,以不翻乱土层为原则,同时必须以种植制度为主体,采取不同耕法的有机配合,以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用养结合、低耗高效的土壤耕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长期少免耕土壤供肥特征与水稻吸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连续少免耕11年的定位试验田里,研究了少免耕土壤的供肥特性和水稻吸肥规律。结果表明:(1)少免耕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在上层富集和积累,耕翻有利于氮素的矿化,提高前拥有效氮的供应,后期则较低;(2)连续少免耕植株含氮率前期较高,后期较低,易出现早衰现象,并不是土壤真正缺氮,而与7~14cm土层容重和穿透阻力增加,障碍层上移,可能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等有关;(3)连续多年少免耕植株累积吸氮量明显低于常耕,施肥区少免耕平均比常耕低18.2%,不施肥区低40%,不利于水稻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8.
一、鲜为人知的栽培体系日本著名的自然农法家福冈正信在其几十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新的稻麦栽培技术体系,即按自然农法实施稻麦作。该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在他的名著《自然农法》一书中作了详尽的介绍。自然农法的出发点是还原于自然,遵从自然规律,维护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存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植物—土壤的合目的进化,提出了土壤序的概念,剖析了土壤序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土壤自调的客观规律性。并引用土壤墒的计算法,比较不同耕作法土壤墒的大小,证实了对于某些土壤减轻耕作强度、逐步实行少(免)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