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通过研究玉米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对玉米秃尖长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也很大 ,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 ,对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攀西地区及其类似地区的玉米高产密度不宜超过 876 0 8株 /hm2 ,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 80 0 0 0~ 85 0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2.
根系化学讯号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试图阐明水稻根系化学讯号与米质形成的关系。【方法】试验采用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材料,测定结实期根系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以及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根系Z+ZR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0.90**),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68*~-0.78**);灌浆中期根系ABA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 ~-0.91**),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灌浆中期根系ACC浓度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97**~0.98**),灌浆后期根系ACC浓度与米粒的垩白度和垩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69*~0.96**)。结实期根系分泌的苹果酸和琥珀酸越多的品种,其稻米淀粉谱的崩解值越大,消解值越小;而根系分泌的酒石酸和柠檬酸越多的品种,结果则相反。根系分泌乳酸较多的品种,稻米的胶稠度和碱化值较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结实期外源ZR、ABA和ACC处理根系后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内源激素(Z+ZR, ABA, ACC)同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基本吻合。施用菜籽饼作有机肥,可以提高根系苹果酸和琥珀酸浓度并增大崩解值和降低消解值。【结论】根系化学讯号对稻米品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通过调控根系化学讯号,可以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果-草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生物因子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全P与纤维分解菌、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为负相关外,其余养分与生物因子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经通径分析发现,脲酶、硅酸盐细菌、纤维分解酶是促进有机质积存的主要生物因素,蔗糖酶是影响N、P、K速效养分的最主要因子,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分解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积存和N、P、K速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种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雄  张健  廖尔华 《土壤通报》2006,37(5):901-905
通过2003~2004两年的试验发现,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粪还园三处理纤维分解菌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清耕处理(对照),且两种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少。前三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都较清耕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各处理酶活性也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低。2004年刈割覆盖、刈割压埋两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2003年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畜粪还园、清耕两处理三种酶活性两年间差异很小。经相关性分析还发现,纤维分解菌除与脲酶相关性不显著外,它与其余的酶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硅酸盐细菌与所有的酶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水肥耦合对小麦根系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麦9023为材料,通过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下小麦根系及根际微环境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条件下,增施氮肥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最终产量表现为施氮肥200 kg/hm2的处理>施氮肥300 kg/hm2的处理>不施氮肥的处理;同一氮肥处理下,灌水处理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从耦合...  相似文献   
6.
“天骄”液肥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天骄”液肥作水稻浸种和孕穗期、灌浆期叶面喷雾。结果表明 :1∶80“天骄”液肥浸种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增加有效穗 ,增产 3 1 4 % ;喷雾处理的最佳浓度是 1∶30 0 ,最佳时期是孕穗期和灌浆期 ,可显著增加水稻实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四川大英县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李园的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 ,夏旱期间土壤含水量以刈割覆盖处理最高。刈割压埋、畜粪还园处理在土壤保温和降温方面的效果不如刈割覆盖处理明显 ,但优于清耕处理。各处理间土壤容重变化较大 ,0~ 2 0cm土层畜粪还园处理的土壤容重较清耕减少 0 4 5 g/cm3 。土壤养分指标值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各处理土壤养分值以畜粪还园处理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水稻籽粒乙烯与稻米外观品质的关系,试验采用10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材料,测定了结实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1 氨基环丙烷 1 羧酸(ACC)浓度和稻米的外观品质,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灌浆中后期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中ACC浓度低的品种,胚乳淀粉体排列紧密,间隙较小;而籽粒中ACC浓度高的品种,淀粉体排列疏松,间隙大。在灌浆中后期分别用1 μmol/L ACC 处理稻穗,稻米的淀粉体排列变疏松,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显著增加,用1 μmol/L氨基 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稻穗,结果则相反。结实期进行轻干 湿交替灌溉,降低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ACC浓度和垩白度。说明籽粒中乙烯和ACC对稻米胚乳淀粉结构和外观品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品种选育、化学调控和灌溉等措施降低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主推品种正红311为材料,探讨了赤霉素、硝酸镧及其混合溶液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硝酸镧及其混合溶液浸种均能提高玉米种子胚乳的α-淀粉酶活性,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幼芽根系的活力,单一溶液浸种时,赤霉素处理的发芽率和根系活力均以15 mg/L时为最高,硝酸镧处理的发芽率以30 mg/L时为最高,根系活力以10 mg/L时为最高;混合溶液浸种时发芽率以20 mg/L赤霉素+30 mg/L硝酸镧处理最高,根系活力以15 mg/L赤霉素+35 mg/L硝酸镧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0.
黄党散超微粉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艾维菌白羽肉仔鸡25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在肉鸡基础日粮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空白对照)、添加2.0%黄党散普通粉剂(药物处理对照)、添加0.5%黄党散超微粉剂、添加1.0%黄党散超微粉剂和添加1.5%黄党散超微粉剂,探讨黄党散超微粉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党散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且黄党散超微粉优于普通粉;在肉鸡日粮中添加黄党散超微粉剂,能显著提高肉鸡的成活率、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其中添加量为1.0%时效果最好,肉鸡总成活率为94%,饲养第8周时平均日增重为1226.61g,料肉比为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