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豆是热带亚洲产的食用豆类。日本每年要从热带亚洲各国进口几万吨绿豆。除做豆芽菜原料外,还可以煮吃或磨成粉食用,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绿豆与小豆一样,归于  相似文献   
2.
《辽宁农业科学》曾于1974年第3~4期介绍了1931~1973年日本水稻农林编号品种230个。为了保持资料完整性和供水稻育种工作参考,本期摘要介绍1974—1979年日本水稻农林编号品种231—259号。  相似文献   
3.
甘薯: 学名:IPomaea batatas IJAM. 中名:甘薯、番薯、红薯、白薯、红首、山芋。 英名:Sweet potato 日名:廿夕二才千,力夕夕习,力于才毛,口二少牛二少子千 法名:Fatate douce 德名:Batat。,S位ssel、artoffel. 俄名:BaToT,C几。八KH益koPTo中eJ;b马铃薯: 学名:Solanu;11 tuberosunll二 中名:马铃薯,洋芋、阳芋、洋苔、山药蛋、土豆、地豆 英名:Potato(美名:Potato,wl;ste potato,round potato,xrish potato) 日名:八卜才,二,沙个万才干,二度了毛,力夕义于,午夕力了毛,汀,夕 才千,沙个万夕于才毛。法名:Pomme de(erre,Pomme)德名:…  相似文献   
4.
甘薯的来源     
甘薯原产于中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1492年),开始传入欧洲(西班牙),后经西班牙人传入马尼拉(吕宋),经葡萄牙人传入马来群岛。1594年经吕宋传入中国福建。1597年经中国传入日本(冲绳),1612~1613年经吕宋传入鹿儿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用培养皿或烧瓶繁殖的马铃薯植株与直接由块茎繁殖的植株进行田间生产性能的比较。材料与方法试验品种的来源与前面《马铃薯芽尖培养皿培养繁殖》一文相同。自5月31日开始,将用赤霉酸处理过的块茎芽尖用烧瓶或培养皿繁殖。获得的芽尖按Goodwin 等(1980)所建议的那样直接移植到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采用马铃薯扦插繁殖法来扩繁与防治病害,并阐述其在种薯生产上的作用: 一、马铃薯的扦插繁殖法 1.扦插的种类从马铃薯的茎叶上能切取用于茎插、叶芽插和叶捅的插条。茎插是用带有顶芽和叶片组成插条进行扦插,有的在插条基部腋芽处形成块茎;有的只生根不结块茎;有的既生根又结块茎。叶芽插与茎插一样,也可  相似文献   
7.
Goodwin 等人(1980)已叙述过利用震荡烧瓶繁殖马铃薯的技术(见前文——编者按)。但烧瓶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振荡器费用昂贵又易受破损,故这里叙述另一种简易的培养皿码垛静置液体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8.
┌──┬────┬─────┬──┬──┬─────────────────────────────┬─────────┐│登记│品种 │亲本 │登记│育 │农艺。·} │1盯O年占全国面 ││号码│名称 │ │年度│成 │ │积(另)栽培地区 ││ │ │ │ │地 │ │ │├──┼────┼─────┼──┼──┼─────────────────────────────┼─────────┤│农林│ │元气x │1942│千叶│ 薯皮红褐,肉白色,粉质,肉质硬.味佳.薯形下膨纺锤状,淀 │推广面积11.3男 ││1号 │ │七福 …  相似文献   
9.
用马铃薯生长点培养出无病植株后,可用插条与组织培养法繁殖无病种薯,其繁殖率比用种薯繁殖的明显增高,基本具在无病环境下繁殖的优点。因此,可利用到无病种薯繁殖,尤其是在基本种阶段,同时在品种、品系保存与运输中也是有效措施。日本马铃薯采种体系分原原种→原种→采种3级。本文在叙述胆振马铃薯原原种场采用插条繁殖种薯的同时,还介绍插条与组织培养的种薯繁殖技术现状,以供参考。1.繁殖法与块茎形成(1)繁殖法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离体组织的人工培养,实现由细胞到再生植株的循环,是解决许多理论与育种问题的基础。可惜,迄今为止,对大多数禾本科作物来说,获得再生植株还是困难的。但对包括高梁在内的一些种,已经有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本文研究了 Sorghum 属不同类型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