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目前香蕉组培技术日益成熟 ,香蕉生产普遍采用组培苗。香蕉组培苗的生产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工厂内进行组培瓶苗的生产 ;第二阶段是在荫棚中进行袋装苗的生产。为了节约运输成本 ,有不少种植户自己培育袋装苗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育技术 ,造成培育的袋装苗质量不高且成本增加。在此 ,对香蕉袋装苗的培育技术作一介绍。1 荫棚的建立 苗床最好选择在香蕉种植地附近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但不会发生水涝的地方。对苗床进行适当整理 ,苗床整好后 ,开始搭建荫棚。如果是建立长久的育苗基地 ,可以考虑用钢管作支架 ,建立房屋式荫棚 ,屋…  相似文献   
2.
镁对槟榔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供镁水平对槟榔幼苗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槟榔的平衡施肥矫治技术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三叶龄‘热研1号’槟榔幼苗为试材进行了沙培试验。采用1/2 MS完全营养液,即对照处理Mg浓度为0.75 mmol/L,缺Mg (–Mg) 和高Mg (+Mg) 处理分别为不添加Mg和添加Mg 2.25 mmol/L。幼苗生长5个月后,取样测定槟榔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蔗糖合成酶 (SS) 和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观测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1) 缺镁处理导致槟榔叶绿素相对含量 (SPAD)、光系统Ⅱ (PSⅡ) 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高镁处理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 缺镁处理槟榔叶片的可溶性糖、蔗糖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升高,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高镁处理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 缺镁胁迫致使叶绿体膜解体,基粒片层大部分消失,类囊体片层结构断裂,噬锇颗粒数目增多;高镁处理时叶绿体发生变形,叶绿体膜模糊,基粒片层部分消失,噬锇颗粒和淀粉粒增多。【结论】缺镁胁迫下,槟榔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生变异,叶绿素合成及碳代谢受阻,光合效率降低,而高镁处理对槟榔叶片的影响显著小于缺镁处理。  相似文献   
3.
刘立云 《中国种业》2013,(Z1):39-41
选取丹那拉变种(E.guineensis.var.tenera)的成龄树作为研究对象,在2007-2011年间,研究了油棕叶片铁、锰、铜、锌4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发现油棕叶片铁含量明显受到季节性影响,冬、春季节含量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周年的平均含量为129.05mg/kg,平均变化幅度为55.0mg/kg。油棕叶片锰含量明显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冬、春季节含量明显低于夏、秋季节,周年的平均含量为142.8mg/kg,平均变化幅度为25.7mg/kg。研究发现铁锰之间表现出相反的季性变化规律,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关系。油棕叶片的铜、锌含量,虽然也受到一定的季节性影响,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铜的周年平均含量为5.62mg/kg,变化幅度为1.23mg/kg,锌的周年平均含量为19.7mg/kg,变化幅度为2.1mg/kg。  相似文献   
4.
海南槟榔生产状况调查和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海南槟榔主产区的土壤和叶片养分分析结果,大多数的N、P、K养分含量普遍偏低,Ca含量高低不平衡,低产槟榔树的Mn含量偏离适宜值较多,反映出海南槟榔园存在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根据田间调查和土壤、叶片养分分析结果,提出了海南槟榔栽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地区不同产量水平槟榔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叶片中N、P、K、Ca、Mg、S、Fe、Mn、Zn、Cu、B、Mo12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槟榔叶片中12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高低依次是N>S>K> Ca>P>Mg> Mn > Fe >Zn>B>Cu>Mo。槟榔叶片N、P含量随产量水平降低呈现下降的趋势,而K含量差异不显著。高产槟榔Ca、Mg、Fe、Mn、Zn、B、Mo显著高于低产槟榔,而Cu含量则相反。槟榔叶片中Zn与N、P、Ca、B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认为Zn对N、P、Ca、B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叶片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N、P、Mg、Zn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419、0.880、0.891。  相似文献   
6.
研究3种不同原料配制的基质理化性质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拟筛选出适合槟榔种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为合理应用营养基质生产优质槟榔种苗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壤土、椰糠和羊粪为原料配制6种育苗基质(CK:全部红壤土;处理Ⅰ:红壤土∶椰糠=7∶3;处理Ⅱ:红壤土∶羊粪=9∶1;处理Ⅲ:红壤土∶椰糠∶羊粪=5∶4∶1;处理Ⅳ:红壤土∶椰糠∶羊粪=6∶3∶1;处理Ⅴ:红壤土∶椰糠∶羊粪=7∶2∶1),测定基质理化性质、植株动态生长状况、叶片营养成分等指标,并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植物生长量、地上部鲜干质量、叶片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影响显著。Ⅲ、Ⅳ、Ⅴ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槟榔鲜质量、干质量。CK处理最差,Ⅰ、Ⅱ处理差异不显著。(2)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叶片中N、P、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含量与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含量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含量与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植株叶片N、Mg含量与基质中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具有显著的协同相关性。总结以上结果得出,Ⅳ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6∶3∶1)槟榔幼苗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Ⅲ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5∶4∶1)和Ⅴ处理(红壤土∶椰糠∶羊粪=7∶2∶1)。  相似文献   
7.
我国椰子副产物的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椰子副产物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是椰子果皮、椰子水、椰麸、椰粕、椰子木和椰子枯落裂物的研究和利用现状,指出当前椰子副产物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利用意识低;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规模小;政策不健全,服务体系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其利用对策,包括:政府引导与支持;加强科研开发力度;技术集成;建立与健全农业资源化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椰子可可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可可对椰子和可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在椰园间作不同密度的可可2.0 m×2.0 m(A)、3.0 m×2.0 m(B)和3.0 m×3.0 m(C),以单作椰子6.0 m×6.0 m(CN)和单作可可2.0 m×2.0 m(CA)、3.0 m×2.0 m(CB)和3.0 m×3.0 m(CC)为对照。结果表明:间作不同密度的可可均显著提高椰子叶片全氮、全磷和全钾等养分含量;间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椰园;间作可可使椰子产量显著提高,间作可可产量高于单作可可,但差异不显著;处理C的产投比和土地当量比较高。在海南椰园,采用3.0 m×3.0 m的密度间种可可有利于经济效益提高,并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椰子中果皮4种微量元素含量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子果的中果皮Fe、Cu等4种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果龄及不同品种间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椰子果在发育阶段,中果皮Mn、Cu、Zn的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与果串发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测4种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本地高种椰子的中果皮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小黄椰子的中果皮Fe、Mn、Cu、Zn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同果龄椰子果的中果皮Mn和Zn的含量在2个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槟榔抗寒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2月的低温寒害使海南各地槟榔不同程度受灾,通过开展抗灾工作,结合前期研究和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槟榔抗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