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芋1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201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为了促进推广,介绍了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44.4万,穗粒数35.3~40.0,千粒重40.2~45.8g。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行距及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a b)、光合速率(Pn)、及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和中期对旗叶光合参数影响较大,后期影响减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穗型品种在灌浆前期受高温胁迫影响最大,而多穗型品种则在灌浆中期。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可以降低高温天气对花后旗叶光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运转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运转与分配,以孕穗期渍水逆境影响最大,其次为灌浆期和拔节期,而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渍水逆境对K素的吸收影响较小。孕穗期以前浈水逆境主要影响小麦根系对N,P,K案的吸收.对N、P、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输和分配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运转和分配,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肥和K肥,拔节孕穗期重施速效N肥,灌浆期叶面喷施KH2PO4对于培育壮秆大穗,减轻小麦溃害,提高受渍小麦籽粒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8个四川主栽甘薯品种为材料,剥离茎尖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以烟草叶片和川薯20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浸染方法转化抗除草剂基因EPSPS。结果表明,经PCR检测及草甘膦喷施试验后,获得了抗草甘膦阳性甘薯植株13株、阳性烟草植株25株,此实验为以EPSPS基因作为遗传转化的标记基因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四川省平丘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冬春季低温冻害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本研究在四川省平丘区多地调查了低温冻害下冬、春马铃薯的受害情况,并针对当前苗情状况,分地区、分播种季节提出田间应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丰富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提高旱地种植效益,以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为对照,在川东北丘陵区旱地设置“春马铃薯/玉米/甘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2种新模式,观测其周年原粮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2年平均值上,“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其总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较对照高52.16%和53.25%,且其劳动净产率比对照高14.85%;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的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其纯收益和劳动净产率分别较对照低20.32%和17.07%。2个新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均低于对照。综合比较,“春马铃薯/玉米/甘薯”模式可作为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替代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栽培因子调控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花青素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等紫色作物富含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花青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推动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收集了部分有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花青素合成和积累的研究报道和数据,对施肥(氮肥、磷肥、钾肥、硒肥、有机肥、复合肥)、种植技术(密度、收获期、覆盖方式、遮荫、海拔高度)、外源物质(糖类、激素类、生根粉)等栽培因子调控马铃薯、甘薯等作物地下部块茎、块根中花青素合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研究方向,为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花青色合成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太和县夏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性状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个夏玉米新品种在太和县的产量性状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安隆4号和鲁单981较对照郑单958植株高大,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叶片的功能期较长,籽粒灌浆期较对照延长5~7d,单穗重增加56.0~76.8g,籽粒产量增加13.11~20.58%。安隆4号对玉米大、小叶斑病、锈病和螟虫等抗性优势明显;蠡玉16号和鲁单981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对玉米锈病具有显著抗性;中科11号轻感锈病,滑单986严重感染锈病,影响籽粒产量。因此,在太和县生态环境条件下,安隆4号和鲁单981的综合抗性较好,增产潜力较大,应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高产创建是充分挖掘马铃薯单产潜力的有效途径。四川省春马铃薯净作和套作超高产纪录分别为73 965 kg/hm^2(2008年,万源市)和87 900 kg/hm^2(2010年,万源市)。本文通过分析超高产创建的经验,认为品种混杂、种薯质量低、平作稀窝、施肥水平低、晚疫病防治措施不当等是春马铃薯单产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提出选用抗病超高产型品种、创造超高产的土壤与营养环境、构建高光效群体、提高田间群体抗逆性等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建议采用摆播垄作覆膜、增大密度、重施有机肥、早施提苗肥、增施钾肥、"促调控"综合管理等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提出春马铃薯要稳定实现超高产栽培必须走精确定量栽培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