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林火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森林复被率49.3%,由于山火和其它破坏植被的原因,给生态平衡带来很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建国30多年来山林过火面积89万亩,自1980年进一步加强森林保护工作以来,已保持6年无大森林火灾。1985年全市实现无森林火灾,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促进了林业发展。一、气候条件决定春、秋两季为火险期通化市地区年平均气温3—6度。集安县老岭以南,一般温度最高,年平均气温在6度以上,有吉林省“小江南”之称。全年以一月最冷,平均气温在零下16—18度,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0—23度,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5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5度左右。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20—140天,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不同,无霜期长短差异较大,如  相似文献   
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大西洋、东北白和克新1号的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矮壮素在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壮苗及种质保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0.3~0.8mg·L-1的矮壮素能有效抑制马铃薯试管苗的腋芽萌发,推迟腋生枝条萌芽的时间,保持马铃薯试管苗的正常生长,便于试管苗的增殖,能使马铃薯试管苗种质常温保存达2个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杨牡蛎介壳虫是通化市多年来杨树主要害虫之一,不仅在大面积速生丰产林中有所发生,就是在城区街道绿化杨树也普遍发现。据一九八三年来,在通化市二十多华里长的新华大街、建设大街两侧绿化杨树中调查,七至十五年生杨树,受杨牡蛎介壳虫为害较为严重,群集侧枝基部,并向上扩展,虫口密度大的树木,枝叶长势不茂,被害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见表1)。  相似文献   
4.
通化市幅员山岭纵横,沟谷交错,河流广布,有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森林覆被率由建国初期的32%,上升到54%。自1980年加强森林保护工作以来,已保持四年无大森林火灾。1980—1983年与1976—1979年相比较,实现了“三项指标”明显好转:山火次数,近四年比前四年下降了86.9%;火烧林地面积减少了96.7%,火灾损失降低了98.8%,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笔者在通化市从事护林防火工作多年,对森林火情发生规律有一些体验,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畸形果是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的主要生理病害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产量和品质,决定着菜农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基本明确了番茄畸形果形成的原因,并相应的采取了一些防止措施,为菜农在番茄栽培中预防畸形果的形成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通化市各县、区,持续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56.6%,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占主要地位。这些人工林中,落叶松、油松、红松林占营造面积的80%以上,且多分布在土壤瘠薄的山坡地和荒地上。林冠稀疏,自然整枝较差,叶、枝、皮、木材含有丰富的树脂和挥发油,极容易着火,并往往由地表火沿树干形成树冠火,燃烧猛烈,不易扑救。所以提高人工落叶松、油松、红松林的抗火能力,减免火灾的发生,应是当务之急。我们在防火中,除了组织、宣传和加强林火管理等防范措施外,必须根据人工落叶松、油松、红松林的类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其抗火能力。  相似文献   
7.
集安县大青沟国营林场,近几年来,积极发展国营林场多种经营生产,有重点地大力发展人参种植业基地建设,到八五年末达到14,863帘,下山参901帘,收入达30万元。以短养长、以副养林,在经济效益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在实践中感到,发展参业需砍伐高山林木,占用林地,少数陡坡地开山到顶,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同时,在清理林地、整地  相似文献   
8.
柞树在通化山区是分布最广的用材和木本粮食树,无论是丘陵漫岗,还是高山峻岭都有生长,其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区森林蓄积的半数。但是,有些人却因为柞树生长慢,材质差,不好加工,就认为它没有多大用途,因此,主张停止发展,甚至对多年生的大柞树也要统统砍去。也有人以养蚕为名,将有价值的柞树伐下来出卖。更严重的是某些林业工作者以“抚育”、改造劣质低产林为借口,将柞树全部伐掉,结果有些地区造成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