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校级品牌专业核心骨干课建设要求,课程组修订园艺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重新编写实验指导教材,同时构建和优化教学设备、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园"易尔思"MOOCs网络教学系统等课程资源,以期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以盆花月季'仙境'为试材,采用根部浇灌方式,设置0(P0)、10 (P10)、20(P20)、30(P30)g·柱-14个磷供应水平,研究了磷水平对盆花月季'仙境'根系生长、不同器官氮磷养分吸收、叶片SPAD值以及开花品质(花朵数量、花径、花朵干质量等)的影响,以期为月季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磷不同供应水平明显改变了'仙境'的根系形态,P20和P30处理较P0和P10处理,总根长增加了81%~111%,总根表面积扩大了133%~196%,细根总长度增加了95%~119%.植株不同器官(新生叶片、新生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和氮、磷养分积累量表现出与根系生长类似的趋势.与P0和P10处理相比,P20和P30处理单株花朵数量增加128%~206%,叶片SPAD值增加16%~21%.与对照P0相比,P10、P20和P30花径分别增加12%、19%和24%.植株总根长与总氮和总磷吸收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盆花月季'仙境'对不同磷供应水平表现出高度的根形态可塑性,适宜的磷供应水平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开花数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浙杂205"番茄为试材,通过测定SlR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及番茄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氧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探讨外源褪黑素是否能有效诱导番茄RR基因的表达以缓解盐碱胁迫对番茄的损伤.结果 表明:与对照相比,单独盐、碱处理下Solyc05g006420.2(SlRR4)、Solyc10g079700.1(SlRR5)、Solyc03g113720.2(SlRR6)、Solyc02g071220.2(SlRR7)、Solyc01g065540.2(SlRR8)、Solyc05g054390.2(SlRR9)、Solyc04g008050.2 (SlRR10)、Solyc12g010330.1(SlRR11)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番茄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H2O2含量、O2(*)含量以及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提高;与单独盐、碱处理相比,褪黑素预处理的番茄幼苗SlRR4、SlRR5的表达量显著上调,SOD、POD、APX活性和Pro含量显著提高,而H2O2含量、O2(*)含量显著下降.由此可知,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够显著诱导SlRR基因的表达以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维持植物体的渗透平衡,进而缓解盐碱胁迫对番茄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以高职扩招学生群体为对象,借助调查问卷对学情进行分析,就疫情背景下如何推进思政"慕课"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慕课"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更多学生爱上思政课两条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声振信号对称极坐标图像的苹果霉心病早期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康  查志华  李贺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8):290-298
为实现苹果早期霉心病较高精度的检测,该研究采用对称极坐标法(Symmetrized Dot Pattern,SDP)将苹果声振信号变换为雪花图,然后采用AlexNet、VGG16和ResNet50卷积神经网络以迁移学习方式深度挖掘SDP雪花图像的特征信息,将其输入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对霉心程度≤7%的苹果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时间间隔系数为25和角度放大因子为50°时,健康果与早期霉心果声振信号的SDP图形状特征差异最大,在此条件下获取的SDP图经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VGG16和ResNet50提取特征并构建了不同核函数的SVM霉心果检测模型,在各类SVM模型中,ResNet50-SVM-gaus(高斯基)模型用相对较少的训练时间和参数量可取得训练集霉心果较高分类准确率,经超参数优化训练该模型对健康果和早期霉心果测试集不平衡样本(10∶1)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到96.97%,平均查准率、平均查全率、平均加权调和均值、Kappa系数和马修斯相关系数值分别为80.19%、90.36%、86.21%,82.54%和82.68%,该模型不仅对多数类的健康果保持较高分类准确率,而且对少数类的早期霉心果也具有较高判别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声振法应用于果蔬内部病害的早期在线检测系统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间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作物种间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等方法,研究马铃薯与蚕豆、马铃薯与荞麦间作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马铃薯/荞麦间作后土壤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均有所提高,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比值升高。培养120 h时,马铃薯/荞麦间作较马铃薯/蚕豆间作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高,土壤微生物对主要碳源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增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蚕豆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了35.6%、47.0%,但优势度指数增加了2.07倍;马铃薯/荞麦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降低了13.7%,但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分别增加了8.8%和3.4%。多元分析(RDA)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相关关系。综上,马铃薯与不同作物间作栽培能够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本研究为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合理间作作物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选择河北省衡水深州市为试验区,以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为研究对象,以作物冠层高光谱和EO-1 Hyperion高光谱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冠层高光谱构建的窄波段植被指数(N-VIs)与实测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间相关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拟合精度R~2极大值区域重心确定冬小麦干生物量敏感的光谱波段中心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确定了冬小麦生物量敏感波段中心。在此基础上,以敏感波段中心筛选结果为指导,利用窄波段植被指数及相关波段开展Hyperion高光谱卫星遥感区域冬小麦干生物量遥感反演和精度验证。最终,按精度最高原则优选区域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反演结果。其中,研究采用了冬小麦孕穗期Hyperion数据,涉及的植被指数包括窄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NDVI)、窄波段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窄波段比值植被指数(N-RVI)。结果表明,通过与实测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对比,利用冠层高光谱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反演敏感波段筛选结果及其相应波段构建的Hyperion窄波段植被指数进行孕穗期作物干生物量估算取得了较好结果,其精度由大到小为:N-NDVI、N-RVI、N-DVI。其中,以波段B_(18)(波长528.57nm)、波段B_(82)(波长962.91nm)构建的Hyperion N-NDVI估算区域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精度最高,相对误差(R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12.65%和13.78%,证明本研究提出的区域冬小麦地上干生物量反演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为高光谱遥感卫星数据敏感波段选取和提高农作物生物理化参数定量遥感精度提供了一定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9.
在2015-2017年,以2~3年生日本荚蒾Viburnum japonicum不同木质化程度枝条为材料,采用ABT-1号生根粉、国光-萘乙酸和863生根剂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设置对照(CK,清水),100,200,300 mg·L~(-1) 4个浓度水平,在这些浓度溶液中分别浸泡0.5和1.0 h条件下,研究插穗在纯黄心土基质和混合基质(黄心土、珍珠岩、泥炭的质量配比为3:1:1)的不定根发生、根系生长、成活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以6月份新生充分木质化的插穗为宜,约30 d可生根,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平均成活率基本可达60%以上;木质化程度低的插穗一般20 d生根,但受夏季高温环境影响,其成活率不足30%。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整体优于国光-萘乙酸和863生根剂;3种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嫩枝插穗成活率(P0.05),以在200 mg·L~(-1)时浸泡1.0 h的插穗成活率最高,在浓度100mg·L~(-1)和200 mg·L~(-1)浸泡1.0 h的成活率明显高于0.5 h,但在300 mg·L~(-1)时则成活率下降。在ABT-1浓度200 mg·L~(-1)浸泡1.0 h的平均生根数最高,均超过60条·穗-1且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平均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均以混合基质中300 mg·L~(-1)浸泡0.5 h的ABT-1为最佳,其平均值分别为11.22 cm和11.75。混合基质更适宜插穗生根,其成活率较纯黄心土在总体水平上可提高1.0%~12.0%。总体上,在混合基质中200 mg·L~(-1)的ABT-1浸泡0.5 h为扦插育苗最佳效率组合。  相似文献   
10.
以冷敏感自交系B73和耐冷自交系W9816为材料,分析供试材料在冷胁迫条件下的miRNA表达谱。冷处理后,有10种miRNA上调表达,包括miR156、miR166b/c/d、miR171d/e、miR398a/b、miR399e和miR408等;有21个miRNA下调表达,包括miR159a、miR166h、miR167a/b/c/d/h/i、miR319b/d、miR393a/c和miR399a/b/c/h等。对部分miRNA的荧光定量检测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84个靶基因,GO分析表明,这些靶基因参与了基因转录和能量代谢过程,并响应胁迫刺激。结果表明,冷处理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在玉米冷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