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5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转化及其在药物合成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一些新技术在生物转化上的应用,以及生物转化在手性药物和天然药物合成中较传统的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方法具有的明显优势。应在天然创新药物的研究设计中,在各个环节都注重生物新技术的应用,还应注重提倡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产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素(GC,1),(-)-表儿茶素(EC,2),(+)-儿茶素(C,3),杨梅素(4),没食子酸(5),山奈酚(6),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7),山奈酚-3-O–芦丁糖甙(8),槲皮素(9),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10)以及2,5-二羟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5的活性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活性的关系比较分析表明,简单儿茶素(2,3)和简单酚类化合物(5)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黄酮类化合物(4,6,9)次之,黄酮类配糖体(7,8,10)及化合物11则较差。  相似文献   
3.
4.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el)是生物入侵物种。20世纪中叶传入云南南部,迅速在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蔓延,造成严重的生态压力和经济损失。对有关紫茎泽兰的研究动向进行综述,包括紫茎泽兰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危害性、综合开发利用情况等,并着重讨论紫茎泽兰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茶叶的分类与普洱茶的定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普洱茶是云南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有独特的风味,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普洱茶的科学定义对普洱茶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开拓,对普洱茶的定义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争论颇多,使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产生了混乱.有的认为普洱茶源于普洱,只有普洱县或历史上"普洱府"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只有经过人工"渥堆"方式生产的茶叶才能称为"普洱茶";有的认为普洱茶就是黑茶;有的认为普洱茶是与黑茶完全不同的茶类;有的则认为普洱茶应包括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的所有茶叶;等等.显然,仅单纯从历史文化、地理地名、外形汤色、市场需求等某一方面的角度提出普洱茶的定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客观反映普洱茶作为茶叶特定品类的内在特性.为了对普洱茶进行科学的定义,必须溯本求源,在尊重历史,尊重约定俗成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提出符合茶叶分类基本规则的普洱茶的科学定义.该定义还应具有包容性,有利于普洱茶品牌群的培育和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不揣冒昧,对茶叶的分类和普洱茶的定义提出以下的初步见解,仅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豆.会的方法(ISO14502—1—2005和ISO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荼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茶样茶多酚总量在9.712%~18.625%之间,符合ISO提出的红茶茶多酚总量不低于9%的要求;红茶儿茶素类以ECG为主,其含量在1.2921%~13.165%之间,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部分红茶样品中可检测出EGCG和EC,含量分别为1.755%~4.983%和0.218%~1.579%,但在所有红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EGC和C;在分析的红茶样品中,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213%~1.668%,0.127%~0.483%和2.484~5.093%。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符合ISO国际茶叶标准(以茶树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红茶与国际标样更为接近);红茶内含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还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理茶的分类与分布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为山茶科(Teaceae)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植物,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m的中山地带,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大理茶的模式标本由G.Foreest采于大理点苍山感通寺附近(G.Forrest 13477),最早定名为Thea taliensis W.W.Smith(1917),1925年合并入Camellia属中。该种与栽培的大叶茶在形态特征上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顶芽、幼枝及叶片均无毛,花柱5裂,子房5室,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当今世界上,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材料,当前至少有500万人注射毒品,而以吞、吸、饮、嚼的方式吸毒的人数则更多。80年代全世界吸毒死亡的人数达10万。国际上通常把毒品分为9大类,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三类:即鸦片类、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人参属药用植物的悬浮培养及次生代谢调控研究的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萘乙酸(NAA)对悬浮细胞的诱导有促进作用,多胺(PA)和赤霉素(GA<,3>)是体细胞胚诱导的关键,Rhizobium rhizogenes KCTC 2744质粒能诱导人参愈伤组织产生毛状根;(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