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1996年对从津巴布韦、美国、荷兰引进的5批共309头鸵鸟进行了检疫: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禽副粘病毒Ⅱ型的血凝抑制试验,共检出禽副粘病毒Ⅱ型阳性8头,阳性率为2.6%。然后将阳性血清于56℃灭活30min,平行做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发现1份血清中抗体下降,1份完全消失,其余不变。将7份血清中加入等量的红血球于室温下感作1h,其抗体滴度全部升高且均达到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2.
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与应用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重要的工具,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该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污染少等优点,促进了PCR技术的发展.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水生动物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病原体检测、定量分析以及基因表达差异等方面.本文对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原理、特点及5种主要的荧光化学作一介绍,对其目前在水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自1993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的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penicillatus)、脊尾白虾(Palaemo(Exopalaemon)carinicaula Holthuis)等经济养殖对虾因患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而大面积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是减轻WSS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危害较大的毒素之一,给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它的强致病性及强致癌性,很早就受到了广大科学家及国际粮农组织的广泛关注。针对黄曲霉毒素的众多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比较了优缺点,为更好的检测黄曲霉毒素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黄曲霉毒素的高度毒性,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保护公众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5种马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马疱疹病毒1型(Equineherpesvirus1,EHV1)、马动脉炎病毒(Equinearteritisvirus,EAV)、马流感病毒(Equineinfluenzavirus,EI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anaemiavirus,EIAV)和东部马脑脊髓炎病毒(East-ernequineencephalomyelitisvirus,EEEV)等5种病毒各一段高度保守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用芯片点样仪逐点分配到处理过的玻片上,制备成检测芯片。提取样品中的RNA,进行反转录和荧光标记后滴加到芯片上进行特异性杂交,对杂交结果进行扫描检测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和鉴别上述5种病毒,可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的最高稀释度为10-6的病毒液,约25个病毒DNA拷贝,但其它病毒材料未见红色荧光信号,证明了本方法的特异性。在进口马的隔离检疫期间,采集马鼻肺炎、马动脉炎中和抗体阳性但病毒分离阴性马匹的白细胞悬液,分别在EHV1和EAV位点处可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证明基因芯片技术不但快速、准确和敏感,而且可同时进行多种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以取自华东酒庄、烟台酒堡、宁夏葡萄园的25个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为试材,对葡萄叶片进行DNA提取,选用4对核心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所得微卫星等位基因数据与瑞士葡萄数据库进行比对,来鉴定25个葡萄品种。结果表明:利用4对基本核心引物对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SSR位点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拼接,通过得到的微卫星等位基因与葡萄数据库进行比对,可以准确鉴别19个酿酒葡萄品种,其他6个品种的3对引物得到的微卫星数据与数据库一致,其品种的鉴定需进一步实验确定。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比较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PCR-DHPLC)与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两种方法在检测禽白血病中的应用。根据禽白血病pol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探针,利用引物进行禽白血病模板的RT-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上样处理;利用引物及探针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结果与PCR-DHPLC进行比对。两种方法同时用正常鸡胚尿囊液、鸭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鹅细小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减蛋综合症病毒做特异性检测;以稀释成不同梯度的AV228毒株核酸做敏感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PCR-DHPLC方法只对禽白血病病原有阳性扩增的吸收峰,Real-time PCR也只对禽白血病病原有阳性扩增,两法均对其他禽源病毒核酸无特异性扩增;PCR-DHPLC与Real-time PCR法相比,灵敏度虽低于Real-time PCR 1个数量级,但检测限仍可达到3 pg核酸模板。两种方法均能检测到感染鸡的泄殖腔拭子所采集的病毒量。采集120份蛋鸡棉拭子同时进行临床检测,两种方法检测ALV的符合率为100%(15/120)。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断禽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牙鲆弹状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首先根据牙鲆弹状病毒的糖蛋白的基因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了6条引物,并对LAMP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的检测限为30fgRNA,比常规RT-PCR灵敏度高100倍,与鲤春血症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海洋双RNA病毒、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以及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等没有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在1h内即可完成检测。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临床鱼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0尾石鲽鱼样品中有3尾感染HRV,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说明LAMP方法比较适合牙鲆弹状病毒的早期及现场诊断。  相似文献   
10.
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基因保守序列,使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了2条引物,利用PCR的扩增产物,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DHPLC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肝胰腺细小病毒、对虾杆状病毒以及对虾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较高,约为10-5ng/μL,高于常规PCR及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用建立的DHPLC方法对100尾对虾样品进行了临床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WSSV的DHPLC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对WSSV进行有效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