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不同温度处理马铃薯苗期植株,以评价叶片损伤程度为标准,建立马铃薯苗期抗寒能力的直接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和电解质渗漏法,对40份马铃薯材料进行抗寒能力测定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8.65+1.75X,r=0.86,P<0.01),说明苗期抗寒能力直接评价体系可准确高效地评价马铃薯抗寒能力;同时也筛选获得了21份具有较好抗寒能力的马铃薯材料,为后期马铃薯抗寒相关研究和抗寒育种提供了材料保障。  相似文献   
2.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植物种质资源创制的重要方法。体细胞杂种在原生质体再生的过程中染色体会产生非常多的遗传变异。研究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行为为马铃薯体细胞杂种的创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rDNA和端粒重复序列作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并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对马铃薯和茄子体细胞杂种染色体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中存在马铃薯和茄子融合的染色体和双着丝粒染色体,并发现部分融合染色体是由马铃薯和茄子2号染色体末端对末端融合得到的。重排的双着丝粒染色体的着丝粒一个来源于马铃薯,一个来源于茄子。此外,体细胞杂种中来源于茄子的5S rDNA在体细胞杂种再生及稳定的过程中全部丢失。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与茄子在进行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中,染色体是不稳定的,容易造成融合后代出现双着丝粒和染色体重排等现象。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会通过染色体重排、双着丝粒、rDNA均一化等多种形式使其染色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但马铃薯栽培种均不耐低温霜冻且马铃薯栽培种种内几乎没有遗传变异,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遭受霜冻而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马铃薯野生种中具有丰富的抗寒种质资源,部分野生种材料耐低温霜冻能力强并且能通过短暂的冷驯化使耐低温霜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是改良普通栽培品种耐冻性的重要种质资源。已有研究表明至少在35个马铃薯野生种中发现有耐低温霜冻的无性系存在。在所有具有强抗寒能力野生种当中,S. commersonii和S. acaule被认为是抗寒能力最强的2个野生种,是改良马铃薯耐冻性的重要基因资源。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愈来愈频繁,引进马铃薯野生种质资源并评价其耐冻能力,挖掘植物自身的耐冻基因,解析耐冻机制,进而培育耐低温霜冻的马铃薯品种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