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多种新农药进行甘蔗蓟马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绿园、伊维能有效防治甘蔗蓟马,防效均达80%以上,是进行甘蔗蓟马防治较为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甘蔗黄叶病毒(SCYLV)标准抗原抗体,研究建立了TBIA快速检测SCYLV的方法。通过对田间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同时以DAS—ELISA检测法印证,检测结果一致,表明TBIA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地检测出SCYLV,且检测效率高,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为甘蔗黄叶病的诊断和防治、脱毒种苗的生产、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 4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 ,每公顷施 5 %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 36、4 5 kg,对蔗龟的防效达 77%以上 ,对蔗螟的防效在 80 %左右 ,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 36 - 45 kg(有效成分 1 .8-2 .2 5 kg)为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云南省弥勒县甘蔗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主要害虫和5种甘蔗常见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依据甘蔗病虫害的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辅,减少虫源病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确保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蔗田枯心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蔗田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甘蔗自身特性和大螟为害等环境因子作用或其中一个原因引起的。5种抽样方法均可用于蔗田抽样调查。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蔗田枯心苗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230.470 0/m+0.980 0,D=0.2时,n=57.617 5/m+0.245 0,D=0.3时,n=25.607 8/m+0.108(m为枯心苗平均密度)。本文为开展大螟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扞插的方法对湿加松无性系优良母树进行繁殖,营养袋育苗和栽培,通过出根率、移栽成活率和苗期生长率等指标对湿加松进行选育研究,选择出优良单株W201、W209、W302、W306四个;对选育的四个无性系进行示范造林及跟踪调查,并与对照K21早期生长效果进行分析比对,达到湿加松优良品种选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药剂防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安全性除草剂,选用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对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是防除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除草剂。20%噻吩磺隆WP最适宜用量为1125 g/hm2(有效成分225 g)、65%甲·灭·敌草隆WP为3150 g/hm2(有效成分2047.5 g)。2种药剂均可在香附子生长旺盛期(株高10~15 cm),按每公顷用药量兑水675 kg进行定向茎叶喷雾,药后15天防除效果可达87.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