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干旱胁迫对野生和栽培大豆根系特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4份野生大豆(永5、永26、永46、永52)和4份栽培大豆(中黄13、冀豆12、秦皇10、秦皇29)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10%,20%,30%)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野生和栽培大豆幼苗根系特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不同大豆材料的根系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大豆抗旱性与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呈正相关,与平均根直径呈负相关;隶属函数综合评定结果表明4份野生大豆的抗旱性均强于栽培大豆,其中栽培大豆中黄13抗旱性最差.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均比0%PEG6000有所增加,但不同材料间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表现趋势不同,说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抗旱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冀东沿海地区野生大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33份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及半野生大豆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野生大豆POD酶谱类型十分丰富,三个时期共出现16种。随着植株的发育进程POD酶谱类型呈增长趋势。三个时期(苗期、分枝期、始花期)各有13、14、15条带。同一时期不同材料之间酶带也有明显差异,每个时期都有特征带,Rf0.59和Rf0.61是苗期的特征带,Rf0.58为分枝期材料共有特征带,花期的特征带为Rf0.64。对164份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POD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相近且生境相似的材料其遗传距离较为接近,地理位置相近而生境不同的材料其遗传距离不一定相近。并且,在同一地点内不同年份收集的材料之间也也存在遗传差异,说明对已搜集的地区继续补充搜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河北东部沿海地区野生大豆SSR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采集于冀东沿海地区的370及黑龙江省的2份野生大豆为材料,利用27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7个SSR位点扩增出209个多态性带,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7.74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 Simpson 指数为0.3998~0.8358, Shannon-weaver指数为0.7567~1.9879,冀东沿海地区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中冀东靠近海岸线地区的材料与内陆材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同一居群的材料遗传距离很近,有些不同居群的材料由于生境相似遗传距离也较近;然而有些同一居群内的材料表现出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为材料,在旱棚盆栽条件下进行苗期干旱胁迫试验.对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W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表现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而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POD活性则表现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干旱胁迫下不同类型材料各生理指标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幅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脯氨酸含量增幅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而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增幅变化顺序为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生理指标发生显著变化,3种类型大豆的变化幅度差异显著.野生大豆在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表现优于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5.
番茄子叶离体培养中激素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在番茄离体培养中替代ZT的激素,本试验比较了6-B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对‘中蔬五号’、‘中蔬六号’和‘黄色圣依’番茄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作用。结果表明:6-BA在1.0~3.0 mg/L范围内均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以6-BA 3.0 mg/L最佳。番茄品种‘中蔬六号’出愈率及不定芽诱导率较高,其不定芽诱导率为76%以上。适时降低分化培养中基6-BA的浓度(0.5 mg/L),有利于愈伤组织正常不定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