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9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分条件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CO_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以苔草(Carex tristachya)为主要建群种的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英国PP-systems公司生产的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系统(CIRAS-2-SRC)研究了不同地表水分条件对天鹅湖高寒湿地夏季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润区的生物量大于干燥区;干燥区土壤CO2排放高于湿润区,干燥区土壤CO2排放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CO2排放最高点出现在当地14:00-16:00,最高值为1.185 0g CO2·m-2·h-1;湿润区土壤CO2排放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6:00,最高值为1.024 0g CO2·m-2·h-1。2)不同水分条件下生物量中凋落物含量影响土壤CO2排放。土壤温度是CO2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且地表干燥区CO2排放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更显著(P0.01)。土壤湿度与CO2排放相关性不显著(P湿润区=0.997,P干燥区=0.409)。  相似文献   
2.
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相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以2011-2013年对新疆9种草地类型397个样地中优势种相对生物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统计了不同草地类型中优势种组成,其次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优势种相对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以及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草地共有169个优势种,隶属31科120属。这些优势种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占据了优势种的19.53%。其中,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均为针茅。而在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则分别为珠芽蓼、千叶蓍和角果藜;2)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可以归为5类,分别呈现无显著关系、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变化趋势、显著正相关关系、显著负相关关系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关系。这5类关系所对应的优势种数量分别为50、9、8、6和4个,分别占优势种总数的64.9%、11.7%、10.4%、7.8%和5.2%;3)24个共存优势种之间,其相对生物量共存在19对显著关系,且大多数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因物种不同呈多种变化格局且受到共存优势种的影响,结果可对未来新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寒草原放牧强度,以新疆和静县高寒草原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7—8月野外草地地上生物量采集数据和2013年遥感数据源MDOIS13Q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了高寒草原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植被指数(NDVI)的遥感反演模型;并通过分析近10年(2008—2017年)监测点每年NDVI的旬变化特征,解译高寒草原草地的放牧起止时间,通过分析归类各样点NDVI变化特征,并以ΣNDVI值划分放牧强度。结果表明:1)本研究中建立的高寒草原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以模型y=523.21NDVI2-82.8NDVI+55.84(R2=0.732 9,P0.000 1)精度最优;2)通过NDVI变化曲线的突变点确定了高寒草原夏季放牧开始时间为6月9—26日,结束时间为8月28日—9月14日,该结果与实际放牧时间基本吻合。3)通过分析NDVI生长季累积总量(ΣNDVI)、生长季NDVI波动下降频数和幅度确定放牧强度,构建了高寒草原草地放牧强度分级标准,与实地判断的放牧强度相比,精度验证达到89.47%,并据此制作了研究区放牧强度等级图。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快速确定草地放牧强度和放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对甘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肥效.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对甘草生物量有明显肥效,不同处理的肥效对比为:偏高肥水平(尿素140 kg/hm2、过磷酸钙200 kg/hm2、硫酸钾160 kg/hm2)>中肥水平(尿素70 kg/hm2、过磷酸钙100 kg/hm2、硫酸钾80 kg/hm2)>高肥水平(尿素280 kg/hm2、过磷酸钙400 kg/hm2、硫酸钾320 kg/hm2)≥低肥水平(尿素35 kg/hm2、过磷酸钙50 kg/hm2、硫酸钾40 kg/hm2)>对照(CK).所有指标在中肥水平处理和偏高肥水平处理中增加相对最为明显,比 CK 增加的比例为:株高74.43%和66.32%,茎干重55.43%和51.09%,复叶数100%和90.9%,叶干重88.11%和74.13%,根长8.64%和6.93%,根直径24.17%和23.63%,根干重21.47%和20.02%,根冠比48.15%和44.44%.  相似文献   
5.
土壤湿度和机械长度对棉花秸秆分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棉花秸秆产量巨大,但是棉花秸秆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不易被分解,很难作为饲料利用。本文研究了棉花秸秆在不同条件(土壤水分、棉花机械长度)处理下的分解速率。从土壤水分条件来看,棉花秸秆在50%土壤饱和含水量下的分解最为理想,其分解率在100 d后达到54.08%;从棉花秸秆粉碎程度来看,棉花秸秆粉碎越细越有利于其分解,但是3 cm处理100 d后分解率为54.12%,而1 cm处理100 d后分解率只有47.42%,说明棉花秸秆分解需要一定的孔隙度。另外,棉花秸秆分解之后对土壤肥力也有很大影响。此次试验结果可为推广大田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三工河流域土壤碳库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土壤生态系统为基本单元,在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及相关资料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对三工河流域土壤碳库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三工河流域总碳储量约为11. 18Pg,其中有机碳占48. 54%,约为5. 43Pg,无机碳约占到51. 46%,约为5. 75Pg。  相似文献   
7.
围栏封育对巴音布鲁克草原两种建群草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光合作用仪,对巴音布鲁克亚高山草原的围栏内外的两种建群种针茅(Stipa capillata)和狐茅(Festuca ovina)的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围栏内针茅和狐茅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弱的三峰曲线,针茅的光合速率(Pn)日平均为12.23μmol/m2.s,狐茅为6.92μmol/m2.s;而围栏外针茅和狐茅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强的双峰曲线,针茅的光合速率(Pn)日平均为13.28μmol/m2.s,狐茅为5.48μmol/m2.s;围栏内两种草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表现出先强后弱的趋势,而围栏外则相反。②围栏封育条件下,针茅CO2固定平均速率为1.937 gCO2/m2.h,略低于围栏外的2.103 gCO2/m2.h;而狐茅则呈现相反趋势,即围栏内CO2固定平均速率(1.096 gCO2/m2.h)高于围栏外(0.869 gCO2/m2.h)。③从单叶水平上看,无论是围栏封育还是自然放牧的条件下,针茅对CO2的同化固定能力要强于狐茅;从群体水平来看,围栏内人工封育草地要比围栏外自然放牧草地CO2固定能力弱一些。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添加蚯蚓及秸秆对油菜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镉(Cd)污染浓度的灰漠土中分别添加蚯蚓和新鲜秸秆,研究了添加蚯蚓和秸秆还田条件下油菜(Brassica rapa L.spp.Chinenesis)-土壤体系中Cd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1)添蚯蚓可有效增加土壤中Cd向油菜体内转移;蚯蚓可以在Cd污染的土壤中生存,蚯蚓体内Cd浓度随土壤环境中Cd...  相似文献   
9.
以天山中部中科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观测站三种类型草地长期(26 a)围栏封育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期(26a)围栏封育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栏外(自然放牧条件下),表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高寒草甸(165.29 g·kg-1)>高寒草甸草原(98.73 g·kg-1)>高寒草原( 83.54 g·kg-1),微生物量碳含量依次为高寒草甸草原(181.70 mg·kg-1)>高寒草甸(146.37 mg· kg-1)>高寒草原( 43.06 mg· kg-1).围栏封育后,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 11.37%、3.26%和2.21%;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长2.89%和12.04%,而高寒草原降低40.36%.(2)从围栏内外土壤剖面来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依次降低,微生物熵也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3)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速效钾、全磷含量达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速效磷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速效氮含量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鸡粪生物炭表征及其对水和土壤镉铅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缺氧控温法,在200、400、600和800℃条件下制备鸡粪生物炭(BC200、BC400、BC600和BC800),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acceleratedsurfaceareaandporosimetrysystem)、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等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并研究了鸡粪不同温度处理下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中Cd、Pb污染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鸡粪生物炭灰分含量、pH值、BET比表面积及孔径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面出现大量无规则的孔隙结构,且以介孔为主,而生物炭产率则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鸡粪生物炭对Cd2+、Pb2+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吸附2个阶段,Elovich模型能更好地模拟Pb2+、Cd2+的动力学过程,平衡时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52.02 mg/g (BC600)和242.59 mg/g (BC800)。添加鸡粪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P0.05),而TCLP提取态Pb、Cd含量降低,最大较对照分别降低16.5%和14.5%。与对照相比,鸡粪生物炭不同程度上降低了Pb、Cd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以及可氧化态比例,其残渣态比例则分别增加了5.49%~15.14%和2.51%~6.30%。综上所述,鸡粪生物炭对重金属Pb、Cd具有较强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