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试验从健康牛蛙(Rana catesbiana)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12株内源菌,筛选对牛蛙病源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铜绿假单胞菌(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拮抗菌株后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株菌对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 mm和14 mm。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生物学特性如菌液接种量、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生长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取名为G1。此菌株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向上凸起,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有黏液性,是革兰氏阳性菌。菌液最适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培养转速为180 r/min、初始pH为7和培养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2.
三澳占是佛山市农科所选育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色绿,叶姿中等,抗倒性强,耐寒性中弱,后期熟色中,米质达到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2011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1029。  相似文献   
3.
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新源占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源占是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新山软占/早源籼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12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2011年晚季参加广东省水稻区试,平均单产为432.5kg/667m2和437.0kg/667m2,比对照优优122分别增产7.46%、10.96%,均增产极显著,丰产性突出;米质晚季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和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大田生产及试验纹枯病均为轻。本文介绍了新源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早花占是一个稳产、抗倒性强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集散适中,叶色浓绿、叶姿直,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耐寒性中强。中抗稻瘟病,适应性较强。米质经广东省鉴定为广东省优质稻谷标准3级。201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禅银丝苗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早粳占和五山丝苗进行杂交,选育出的常规稻品种,于 2020 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 20200051。禅银丝苗丰产性较好,米质达部标优质 1 级,抗倒力中强,中抗稻瘟病,产量、品质和抗性兼顾。对禅银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期为禅银丝苗在广东省内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归纳总结 2006—2022 年广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的主要特性和更迭情况,阐明广东地区水稻的育种进展,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的水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 2006—2022 年广东省水稻品种区试中对照品种的相关数据,统计对照品种的更迭情况,并分析其产量、品质性状、抗病性等重要性状表现。【结果】在 16 年(2006—2022 年)区试中一共使用过 31 个对照品种,这些对照品种大多具有高产、广适、抗稻瘟病的优势。其中有 15 个对照品种可在广东省以外地区进行推广种植,8 个常规稻对照品种曾在广东省内大范围种植,3 个杂交稻对照品种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2022 年常规稻对照品种早、晚季的平均产量分别为 7 176.1±243.6 kg/hm2 和 6 500.9±117.08 kg/hm2,杂交稻对照品种早、晚季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282.0±358.6 kg/hm2 和 6 835.8±175.2 kg/hm2。27 个对照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8 个对照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对照品种平均使用年限为 5 年,更新的对照品种主要在产量与品质方面有所提高。16 年间对照品种早季的平均产量增加 301.8~417.0 kg/hm2,晚季的平均产量增加 778.20~966.15 kg/hm2。2022 年的对照品种整体品质比 2006 年明显提高,谷粒长宽比从 2.76 提高至 3.25,平均垩白度从 13.4%下降至 9.6%,胶稠度从 57.5 mm 延长至 66.2 mm,整精米率从 58.06% 提高至 60.51%。对照品种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从 2012 年开始出现下降,降幅 1.2%~5.6%。【结论】2006—2021 年广东省选择的水稻对照品种综合品质较好,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时更换产量与品质更好的对照品种,且在审定过程中优中选优,令新品种的产量稳步提升、品质性状明显改良,更加符合生产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研究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 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 【方法】采用 3 因素 2 水平交互设计 8 个处理(Ⅰ ~ Ⅷ),养殖 8 周后,评估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摄食率、 饲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肠道组织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生长因子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结果】主效应仅养殖密度对摄食率的影响和投喂频率对肥满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交互 效应仅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Ⅴ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中特定生长率 显著高于处理Ⅱ、Ⅳ、Ⅵ、Ⅷ,分别提高 10.16%、10.61%、9.27% 和 8.4%;摄食率显著高于处理Ⅰ、Ⅱ、Ⅳ、 Ⅵ,分别提高 10.94%、27.02%、26.45% 和 17.38%;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处理Ⅳ、Ⅶ、Ⅷ,分别降低 7.87%、8.89% 和 8.89%。而处理Ⅰ生长性能与处理Ⅴ相比,仅摄食率显著降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并无显著差异。主效 应和交互效应对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处理Ⅴ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处理Ⅳ、Ⅵ、Ⅶ,处理Ⅰ、Ⅴ绒毛宽度均显著高于处理Ⅲ,处理Ⅰ、Ⅲ肌层厚度 均厚于处理Ⅶ,其他各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处理Ⅰ和Ⅴ的肝脏 GH 和 IGF-1 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处 理。【结论】 大口黑鲈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 2~3 次 /d,水温为 25 ℃,150 L 水体养殖 25 尾。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玉屏风多糖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长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60尾健康草鱼,随机分成3组,即基础饵料组(对照组/A组)、复合微生态制剂组(B组)、玉屏风多糖复合微生态制剂组(C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C组草鱼末重、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草鱼肠道肌层厚度及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草鱼肠道菌群丰富度在试验14~21 d时明显提高,优势菌门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优势菌属为宝石杆菌属、厌氧菌属。研究表明,饵料中添加玉屏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是经食物或水进入胃肠道的有益活菌,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存环境、促进消化和维持体内微生物的平衡等来促进宿主健康。水产益生菌主要来源于水产动物的肠道、鳃、皮肤黏液、栖息地,种类主要包括放线菌、拟杆菌、厚壁菌、变形菌、酵母等。益生菌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各种病害的防控,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水质、拮抗病原微生物等来发挥病害防控的作用。论文就益生菌的概述、病害防控作用的机理、在水产病害防控中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促进益生菌在水产病害防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