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农作物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Zea mays L.)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4个。在测配1000个杂交组合中,所选系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导入外缘种质、拓宽玉米遗传基础,进一步提高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迎海  周洪生 《玉米科学》1998,6(2):001-005
本文回顾了玉米核雄性不育(又称基因雄性不育)研究和发展的历史,总结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围绕如何利用核雄性不育这一主题,比较分析了以核不育标记基因、双杂合系、光温敏不育基因和工程雄性不育基因为代表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