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分娩发动前后外周血和胎盘局部人类白细胞抗原G1(HLA-G1)变化并探讨其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LISA方法检测孕晚期未临产组(剖宫产组)和临产组外周血中人类白细胞抗原G1(sHLA-G1)浓度,并通过RT-PCR法比较两组胎盘组织中HLA-G1mRNA水平。结果与未临产组相比,临产组血浆中sHLA-G1表达强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产组胎盘局部中HLA-G1 mRNA数量也明显低于孕晚期未临产组(P<0.01)。结论分娩发动时胎盘合成和分泌HLA-G1减少导致局部和外周血中sHLA-G1下降,可能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并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导致循环及胎盘局部各种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使母胎界面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参加了分娩。  相似文献   
2.
探析IPv6技术     
阐述了IPv4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IPv6的一些优点,在此基础上对IPv6、DNS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肉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放心肉”已不能满足需要。群众不仅要求肉品无病害,还要求肉品无污染、纯天然;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肉品出口面临发达国家许多技术贸易壁垒,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因此,实施“安全肉”工程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4.
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为夹竹桃科萝芙木属的灌木,为云南省三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珍贵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生物碱含量高、抗病、抗旱性良好等特点,主产云南省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德宏、文山、西双版纳州等地,适宜在海拔800~1200m,  相似文献   
5.
纹枯病和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上两大真菌性病害,在穗期发生为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通过好力克等8种药剂防治水稻穗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示范试验,研究穗期对真菌性病害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好力克是一种防治水稻穗期真菌性病害的广谱、绿色杀菌剂,而且有延长绿叶功能、防止早衰、控病增产的功能,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探析IPv6技术     
阐述了IPv4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IPv6的一些优点,在此基础上对IPv6、DNS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介绍邳州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快邳州市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博优315是利用博A与自选恢复系测315配组而成的感光型晚籼新组合,全生育期122d左右,分蘖力较强,有效穗270~300万/hm2。每穗总粒数142粒,结实率79.8%左右,千粒重22.3g,耐肥抗倒,后期耐寒性中等,米质较优。一般产量7.5t/hm2,高产可达8.55t/hm2以上。截至2005年已在桂南稻作区累计推广种植3.3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优I315是用高异交率优质不育系优IA为母本,与自选恢复系测315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早籼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直链淀粉含量高(26.8%)、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可作为米粉加工型专用稻利用。该组合于2003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章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SUMMA罐收集落叶松挥发物,采用预浓缩与GC/MS联用系统对不同季节的落叶松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落叶松挥发物的成分包括萜类、烷烃、烯烃及炔烃类、酮类、呋喃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8大类化合物,共110种,其中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且含量随季节变化显著。(1S,3S)-(+)-间-薄荷-4,8-二烯(12.58%)、植紫三烯(9.02%)、(E)-2,7-二甲基-3-辛烯-5-炔(18.13%)、(Z)-2,7-二甲基-3-辛烯-5-炔(17.63%)构成了春季萜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夏季以1,3-戊二烯(23.53%)为主,秋季则以(-)-蒎烯(17.04%)、IR?α?蒎烯(37.09%)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