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3篇
  8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畜产品消费水平稳定增长,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畜牧业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本文对畜禽养殖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绿豆新品系德绿06-9的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适应推广地区,并从选地整地、适墒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系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德州西瓜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德州市西瓜病毒病发生的原因、症状表现、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种子消毒,通过培育壮苗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方法预防和防治西瓜病毒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玉米大斑病菌寄主选择性毒素(host selective toxin,HST)生物合成基因簇Cluster 397.3的结构,以及该基因簇组成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玉米大斑病菌HST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大斑病菌23号生理小种et28a和01-23菌株,1号生理小种ny001和01-11菌株,玉米感病自交系B37为材料,利用antiSMASH技术预测玉米大斑病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通过Synteny共线性分析获得玉米大斑病菌HST生物合成基因簇Cluster 397.3,并对其基因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再利用RNA-Seq技术分析该基因簇的组成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3,5,7,10 d的表达情况。【结果】玉米大斑病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Cluster 397.3与交链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ACT-毒素合成基因簇有保守的共线性,含有1个聚酮合酶(PKS)、1个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CPS)、1个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1个锌结合氧化还原酶(ZOR)、1个保守假定蛋白(CHP)、2个细胞色素P450(P450)及2个耐药转运蛋白(DRT)等9个基因。其中PKS与ACT-毒素合成酶基因ACTTS3同源,编码的聚酮合酶包括PksD、PS-DH、Methyltransf_12、PKS_KR、PKS_NbtC superfamily和NADB_Rossmann superfamily 6个典型结构域。RNA-Seq分析结果表明,将玉米大斑病菌接种玉米叶片3,5,7,10 d后,Cluster 397.3组成基因均能表达,且以3 d时表达量整体较高;除CHP基因外,01-11菌株中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1-23菌株。【结论】Cluster 397.3基因表达差异与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化和致病特异性有关,该基因簇可能参与了玉米大斑病菌寄主选择性毒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5.
大豆新品种德豆99-16的丰产稳产性分析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德新  李子双  高凤菊  曹鹏鹏 《种子》2007,26(12):106-108
德豆99-16是山东省德州市农科院以美国"黄沙大豆"为亲本材料,用He-Ne激光辐射诱变技术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法对德豆99-16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估算德豆99-16高产稳产性结果与通用方法估测出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结果相似,体现了高产基础上的稳产,从而证明了德豆99-16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同时对德豆99-16增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大面积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播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的穗长、谷草重、生物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穴播与条播的株高、产量之间的差异显著,穗重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株高、穗长、穗重、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济谷15号与济谷14号的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显著,谷草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20%哒·螨砜WP100~300mg/L防治苹果红蜘蛛,既表现了良好的速效性又表现了一定的持效性,药后1~7d的防效为91.3%~98.5%,药后14d的防效为84.6%~88.7%。20%哒·螨砜WP200~300mg/L的防效与15%扫螨净2500倍液的防效相当,但以300mg/L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8.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产大豆产业绿色、健康、快速的发展,对黄淮海地区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在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关键技术、实施效果评价、推广应用前景及建议方面形成调研报告,以期为现代大豆产业模式推广应用提供技术示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除草剂,选用7种除草剂5种不同处理进行土壤封闭试验,对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作物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51%丙炔氟草胺、40%砜吡草唑+51%丙炔氟草胺2种处理的株防效均在87%以上,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对大豆和玉米安全,且能促进大豆增产43.38%以上,促进玉米增产21.76%以上,可以作为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于2005-2007年采用田间调查方法对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 究, 试验设10种处理: 远离果园棉田、紧靠果园棉田, 密度为54 000株·hm^-2的均行距棉田、密度为45 000株·hm^-2的大小行距棉田, 合理化控棉田、不化控棉田, 纯作棉田和插种葵花棉田,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田和转单价基因抗虫棉田。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 主要为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大草蛉、华姬蝽、小花蝽、T-纹豹蛛、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等。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差异明显。远离果园、密度为45 000株·hm^-2的大小行距、合理化控能减轻转基因抗虫棉田绿盲蝽的发生, 但不利于绿盲蝽天敌的发生;种植转双价基因抗虫棉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且对绿盲蝽天敌影响不大, 插种葵花既能增加棉田绿盲蝽天敌的数量, 又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因此,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田插种葵花, 并远离果园、合理化控、合理密度并大小行距种植是保益灭害控制绿盲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