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日本缀锦蛤(Tapes japonica)和紫贻贝(Mytil(?)s ed(?)lis)这些双壳类的鲜肉,经常在精养对虾中被用做饵料。这些贝类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糖元。根据这个事实,由当代科技人员配制的,投喂对虾的精制饵料中,增加了做为碳水化合物来源的糖元。然而,糖元是不是对虾精料中碳水化合物来源最理想的成分,以前还没有被证实过。在这个研究中,主要解决的是,各种类型的碳水化合物,象淀粉、糊精、葡萄糖和蔗糖,在对虾成长及饵料效率方面的影响,以及用含糖元的精制饵料和上述的每一种成分相比较,从而选择和探索对虾食物中最合乎要求,最理想的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正> 日本鹿儿岛大学金泽昭夫等人,于1976年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在脱皮期间,体内类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脱皮阶段按Drach的测定方法分为:脱皮后期(用AB表示),脱皮中期(用c表示)和脱皮前期(用D表示)。按着这三个不同的时期,把对虾分成三个组(每组5只对虾)。然后,从每只对虾的身上,把下列器官和组织摘除下来;象肌肉,消化腺(肝),眼柄(包括眼睛),皮下组织,外壳,消化器官,心脏,  相似文献   
3.
<正> 在纽斯卡尔,新南威尔士附近的斯太芬斯港(Port Stephens),海水渔业养殖研究所已经发展了一种深水牡蛎增殖法,用这种方法每公倾生产的牡蛎比现在用的插着法增产了近45—90倍。深水增殖法是这个研究所的负责人,鲍格汉·维塞里博士(Baughan Wisely)发展起来的。用深水法增殖牡蛎,从小的卵到壳板质的形成,需要六个月的时间。这是由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鹿儿岛县水产试验场的弟子丸修和黑木克宣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通过精制饵料的试验,对食物中维生素B_1、维生素B_6和氯化胆碱的需要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摘要如下: 1.饵料中维生素B_1的含量,在12周的投饵试验期间,对于对虾成长和生存的影响表现的不太明显,虽然在十周后,投喂维生素B_1缺乏的饵料组中,对虾的成长稍有缓慢。在食物中维生素B_1盐酸盐的需要量根据对虾成长的要求,经测定是每100克食物中含6毫克,在投饵试验结束时,依据对虾体内维生素B_1的含量测定是每100克食物中含12毫克。 2.在对虾早期发育阶段,投喂缺乏维生素B_6的饵料,会出现阻碍生长和死亡率高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给予的经济援助和派遣的养鱼专家组在斯里兰卡东方省的达乌·瓦拉维已经非常成功地发展和扩大了一个规模淡水养殖试验站。这个站是由中国大使沈维(译音)在去年移交给斯里兰卡水产部长范斯特斯·佩里拉的。主要的繁殖鱼种有草鱼、鳙鱼和鲤鱼(俗称红鲤)。蒂拉佩也已经从中国输入并在站上繁殖。这个试验站是由中国援助建立的,最初的人员是由中国提供的专家。他们训练斯里兰卡的养殖人员来接替他们办站。  相似文献   
6.
<正> 台北饵料、肥料技术中心所推广的碳肥技术正在到处为养殖人员理想地提高鱼的产量。这种技术已经鼓舞了台湾的许多养殖人员,使养猪和提高鱼的产量完整起来。在饲料和猪肉价格方面的波动,使猪的养饲不一定总是有利可图的。在另一方面,鱼和蛤子是非常稳定的,而价格是高的。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主要论述了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的饵料中蛋白质(酪蛋白)、类脂(青鳕鱼肝油),无机物和维生素的含量,及其对它成长的影响所进行的投饵试验情况。材料取自鹿儿岛大学水产研究试验室孵化的红鳍东方鲀,体重约2克。试验水池容积30公升,水温25~26℃,连续三周。每日早晚投喂两次饵料,每周调整一次投饵比率,使之维持在体重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