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课堂形式、实践环节改革、教科研结合和网络共享等多种方式,将园林工程系列课程从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变成多元化的立体化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达到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2年大田试验,研究低镉(Cd)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地上部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低Cd磷肥显著增加水稻稻谷和稻秆产量,但不同施磷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随施磷量的增加,稻谷Cd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均在国家粮食卫生控制标准0.2 mg·kg-1规定内。当施磷(P2O5)量为63 kg·hm-2时,稻谷Cd含量及稻谷、茎叶和地上部Cd累积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但施磷量增至252 kg·hm-2时,稻谷Cd含量与对照相当,而茎叶Cd含量显著下降。水稻对磷肥中Cd的吸收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施磷量低于81 kg·hm-2时,水稻地上部对磷肥中Cd的吸收率超过100%。指数回归方程表明,随磷肥进入土壤的Cd含量基本被水稻地上部完全吸收时的磷肥施用量早、晚稻分别为116.6、174.6 kg·hm-2。因此,生产上按当前适宜施磷量施用,既能兼顾水稻产量,又能保障稻谷和土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吕霜  曾艳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488-3490
城镇体系是评价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城镇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极核,决定着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和空间布局。运用了几何中心、平均中心等数学方法,分析研究了西藏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找出自然地理特征与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与规律,以指导西藏城镇发展和建设,推动西藏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曾艳 《北京农业》2012,(9):64-65
以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活动特点的分析以及对若干居住小区的考察,总结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活动场地的需求,并提出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在场地类型、铺装及植物配置上的理论设计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3种肥料增效剂与化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稻田土壤和水体中铵态氮及硝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配施肥料增效剂,在保证水稻产量前提下,可以减少10%~15%的肥料用量;水稻生长前期,3种肥料增效剂均能一定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对土壤、水体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短期效益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按照珙桐的分布特点分海拔下限(1400 m~1500 m),中部(1 600 m~1 700 m),上限(1 800 m~1 900 m),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北川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海拔上限珙桐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幼苗及30 a~40a的个体;在海拔中部,30 a~40 a的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争夺空间和资源的能力更强;海拔下限的实生幼苗较多.在中部海拔分布的珙桐较多,且年龄结构集中在30 a~40 a之间,低海拔的种群特征是以幼苗为优势,而高海拔面有的幼苗却很少,表明海拔对珙桐种群年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探讨昆明白小鼠桑椹胚超低温冷冻后Oct-4表达的变化与胚胎发育潜力的关系。胚胎采用OPS法冷冻,即胚胎于10%EG+10%DMSO溶液中预处理30 s,然后再移入玻璃化溶液(EDFS30)中处理25 s,以OPS为承载器投入液氮中。毒性组胚胎未投入液氮,其他过程与冷冻组相同,新鲜胚胎为对照组。胚胎解冻后,检测Oct-4 mRNA与蛋白的表达,通过观察其形态正常率、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来综合判断其体外发育能力。结果表明:冷冻组和毒性组较桑椹胚中Oct-4 mRNA的表达量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蛋白表达量3组间无显著差异。桑椹胚处理后的形态正常率以及桑椹胚培养48 h后的囊胚发育率(96.67%~100%)和囊胚细胞数(89.67~92.33)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玻璃化冷冻保存小鼠桑椹胚后多能性基因Oct-4 mRNA表达的变化并未影响其体外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加工业在广东经济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其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从投入、市场绩效、产出3方面选取11个指标建立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选取2010年和2017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最具竞争力,最不具竞争优势的是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保持稳定,在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占有率、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提升广东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对策: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市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幼畜禽急性肠胃炎的人畜共患病原,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多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脱水为临床症状,感染后具有较高病死率,对人类公共卫生以及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RV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可被肠上皮细胞(IECs)中一组可遗传的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通过IECs、先天免疫细胞与RV互作,激活细胞内信号级联,从而迅速诱导炎症和多种抗病毒基因表达。论文就轮状病毒特性、肠道先天免疫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RV感染宿主IECs后诱导不同抗病毒信号通路,为利用先天免疫途径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分析连续11年增量施磷下赤红壤蔗地土壤全磷、Olsen-P以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盈亏、蔗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长期肥力及地表径流定位监测试验(2008年—),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和增量施磷(OPT+P)3个处理,测定土壤全磷、Olsen-P含量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分析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累积盈亏量的关系,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推算施肥处理土壤Olsen-P含量从第11年降至环境阈值所需的时间。【结果】 CK处理逐年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年降速率为0.0251 g·kg -1·a -1。施肥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随种植年限波动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速率OPT+P处理高于OPT处理。不施肥土壤表观磷盈亏10.2 kg·hm -2·a -1,施肥处理土壤表观磷盈余41.3—69.2 kg·hm -2·a -1,占施磷量的31.9%—35.6%,以OPT+P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67.5%。施肥下赤红壤蔗区土壤全磷和Olsen-P变化量均与土壤累积磷盈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 -2,OPT处理和OPT+P处理土壤全磷上升0.06 g·kg -1和0.09 g·kg -1,Olsen-P 含量上升11.0 mg·kg -1和9.1 mg·kg -1。土壤每累积亏缺100 kg P·hm -2,CK处理土壤全磷下降0.32 g·kg -1。Mitscher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蔗茎产量与赤红壤Olsen-P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其计算出的土壤Olsen-P 农学阈值为12.1 mg·kg -1。施肥显著提高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且OPT+P处理也显著高于OPT处理。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正相关。基于土壤磷素变化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推算得出第11年OPT和OPT+P处理Olsen-P水平降至环境阈值的时间分别需要12年和16年。 【结论】 在南方赤红壤区,施肥尤其增量施磷在提高土壤磷素累积的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磷流失风险。在本试验磷的基础养分条件下,按OPT处理施磷,并从甘蔗种植的第2—3年实行隔年施磷可维持土壤磷素处于农学阈值与环境阈值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