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人工繁殖的原理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鱼类人工繁殖的基本原理,并从“脑(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3种不同水平上,介绍了人工催产的原理和技术,指出了提高人工繁殖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消化器官数量性状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了不同规格中华鳖体重、甲长、消化道总长及消化道中各消化器官长度。对体重与甲长及消化道总长进行相关分析,和对体重与消化道各消化器官长度进行一次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华鳖体重与甲长和消化道总长呈显著相关,消化器官发育以小肠最快,以胃最慢。中华鳖随着体重增加,消化道的发育速度呈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配合饲料中酶解鱼浆蛋白和陆生复合蛋白替代鱼粉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了4种等蛋(42%)等脂(12%)配合饲料(D1~D4),其中,D1(对照组)含30%鱼粉,D2~D4(处理组)都含14%陆生复合蛋白且还分别含有16%、11%、6%鱼粉和0、5%、10%酶解鱼浆蛋白;各处理组都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将360尾初始体重为(7.28±0.10) g的卵形鲳鲹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海上网箱中,每个网箱30尾鱼,每种饲料设3个网箱。将鱼以上述4种饲料饲养62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与组织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胃蛋白酶(PEP)、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D3和D4组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1和D2组,D4组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3组(P<0.05);D2~D4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D2和D3组鱼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都显著低于D1组(P<0.05),D1和D4组血清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水平显著高于D2和D3组(P<0.05);D2~D4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且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D1组(P<0.05)。研究表明,含6%鱼粉的D4组鱼的生长性能与30%鱼粉D1组无差异,且全鱼蛋白含量及肝脏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说明14%陆生复合蛋白配合10%酶解鱼浆蛋白可有效替代卵形鲳鲹饲料中80%鱼粉,使饲料鱼粉使用量低至6%。本研究是首次探讨酶解鱼浆蛋白在卵形鲳鲹配合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可为研发高效低成本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蓝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活性且可以产生免疫学活性降解片段的多功能蛋白。为了探索血蓝蛋白新的降解片段,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旺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蛋白质学技术分析对虾感染病原菌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发现,对虾感染副溶血弧菌(Hbrio parahaemolyticus)12h后,血清中新增一种28.5kD的蛋白(命名为p28.5)。经MALDI-TOF/MS分析,其与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75kD亚基具有高度同源性。进一步研究显示,p28.5蛋白不仅可与抗血蓝蛋白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且还与对虾抗感染能力呈正相关。由此推测,p28.5蛋白应该是对虾感染病原菌后产生的一种28.5kD血蓝蛋白降解新片段,其可能是血蓝蛋白发挥免疫学功能的一种新方式的产物。[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25-430]  相似文献   
5.
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笔者近几年带学生到一些渔场进行家孵实习,在实习期间发现:由于传统习惯影响、生产条件限制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各渔场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渔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渔业生产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鱼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由于海水鱼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能力一般缺乏或很弱,所以其配合饲料中需要添加较高比例富含HUFA的鱼油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随着鱼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提高鱼体内源性HUFA合成能力的方法或途径,以提高配合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比例,而HUFA合成调控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达到此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影响鱼类HUFA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包括不同脂肪源、日粮中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因子,温度、盐度、光周期等环境因子,以及转录因子、激素与遗传因子等,以期为鱼类HUFA合成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水产配合饲料生产中,油脂一般以液态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或者在真空环境中喷涂到饲料颗粒上,以脂肪粉进行应用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以豆油(SO,亚油酸∶亚麻酸=9∶1)和一种由豆油和菜籽油等组成的复合油(BO,亚油酸∶亚麻酸=5∶1)为脂肪源,分别以液态和粉末形式添加到饲料原料中制备4种配合饲料(SOl、BOl、SOp、BOp)。用其在室内水族箱中喂养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5.38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8周后,各饲料投喂组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与豆油饲料(SOl)投喂组鱼相比,SOp组的肝脏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SOp、BOl、BOp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全鱼的水分含量都显著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全鱼粗蛋白含量及肌肉剪切力都显著升高。此外,BOp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肌肉硬度显著高于SOl、BOl、SOp组。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各组间差异不大,均反映饲料的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与液态油相比,脂肪粉饲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可改善鱼的健康及肌肉品质;复合油的效果优于豆油。结合脂肪粉具有包装、运输、储存、添加方便等优点,值得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的好途径──庭院养鳖李远友鳖(又叫甲鱼、水鱼、团鱼)是一种高档名贵水产品,市售价格高,销路好,很有养殖价值。农家利用宅前屋后的空地,建池养鳖,具有管理方便、饲料容易解决,经济收益高,甚至还能美化庭院环境等优点。湖南宁乡的袁志明,庭院建池574...  相似文献   
9.
李远友 《内陆水产》1994,(12):22-23
鳖(又叫甲鱼、水鱼、团鱼)是一种高档名贵水产品,市售价格高,销路好,很有养殖价值。农家利用宅前屋后的空地,建池养鳖,具有管理方便、饲料容易解决,经济收益高,甚至还能美化庭院环境等优点。湖南宁乡的袁志明,庭院建池574m^2养鳖,1990-1992年共获纯利53073.2元。湖北钟祥的郭军士夫妇,利用50m^2的庭院池养鳖,1993年获纯利15000元。  相似文献   
10.
谭燕  李远友 《水产科学》2006,25(11):583-587
鱼类在毒理学研究和生态风险评价中有重要的试验价值,是研究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理想试验动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利用鱼类进行内分泌干扰研究的主要测试终点和敏感效应指标;重点介绍了稀有鮈鲫、斑马鱼、日本青鳉、孔雀鱼、剑尾鱼、黑头软口鲦等鱼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利用它们进行内分泌干扰物的筛选与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