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为探究黄河上游大鼻吻■(Rhinogobio nasutu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现状,本研究以永宁、平罗、磴口3个不同地理群体145尾大鼻吻■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COX1和ND1基因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OX1和ND1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466 bp、975 bp, A+T含量(57.25%,56.81%)均高于G+C(42.75%,43.19%)含量,具有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向性;3个群体145尾样本中分别界定了11个和9个单倍型,均存在共享单倍型现象。在COX1和ND1基因序列中3个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K)分别为0.745 3、0.001 3、1.841和0.364、0.000 48、0.472,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出磴口群体最高、平罗群体次之、永宁群体最小的特征。基于COX1和ND1的遗传变异分析(AMOVA),表明3个群体中遗传变异均主要来自群体内,且COX1基因序列中磴口群体与永宁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明显的遗传分化。基于线粒体COX1和ND1基因单倍型序列,采用邻近法(Neig...  相似文献   
2.
临潭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从2018年3月开始在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与农民合作社合作进行乌龙头种苗繁育试验,通过选点、整地、选种、繁育、管理、观察,繁育成活率达80%以上,且稳定生长,已取得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乌龙头人工繁育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Dmrta1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兰州鲇生长发育中的生理作用,以及为加快实现全雄兰州鲇群体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获得兰州鲇Dmrta1全长cDNA序列,通过q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兰州鲇胚胎发育、仔稚幼鱼以及3龄雌雄异体和3龄雌雄同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兰州鲇Dmrta1基因cDNA全长1 415 bp, ORF全长1 158 bp,共编码385个氨基酸,包含20种氨基酸;经SMART预测显示,该基因属于典型的Dmrta亚家族蛋白,具有保守的DM和DMA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兰州鲇与南方鲇的相似性最高(95.47%),且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结果表明,Dmrta1 mRNA在未受精卵粒及胚胎发育各个时期均有表达,而在未受精卵粒中表达最高(P<0.05);在兰州鲇孵化后40 d内不同发育时期中,Dmrta1 mRNA在同期XX个体组织中表达均显著高于XY个体,且在35 d迅速达到峰值(P<0.05);Dmrta1 mRNA在3龄雌雄异体兰州鲇雌性卵巢、鳃和雄性鳃组织中表达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宁夏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一苗难求”、商品鱼错季适时上市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利用西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先在室外池塘开展遮荫控温培育,后转入室内开展循环地下水控温培育,并开展适时反季节繁殖研究。实验分为控温组和对照组,室外池塘养殖37 d(控温组平均水温8.5℃、对照组平均水温14.2℃),再转入室内水泥池在(14±1)℃水温下继续培育至性腺发育为Ⅴ期分别从对照组和控温组随机挑选80尾(雌∶雄=1∶1)升温至20℃进行反季节产卵。采用HE染色观察性腺组织的结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性激素表达水平,同时统计一周内大口黑鲈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来分析反季节繁殖效果。结果显示:室外池塘培育期间,大口黑鲈性腺指数(GSI)均呈上升趋势,除雄鱼第24 d后控温组与对照组GSI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段控温组雌雄鱼G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期间控温组精巢从Ⅱ期发育至Ⅲ期,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而对照组精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末,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Ⅴ期;控温组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T、E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控温组上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