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究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生长性能、常规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方 法】设置蛹肽蛋白饲料组、混合料组、普通料组进行养殖对比试验,每组选择初始体重为 770(±11.2)g 的草 鱼 610 尾,分别放入面积相同的试验池塘养殖 180 d,试验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 4 尾草鱼,采集侧线上方背脊 肌肉,制成 4 个质量均为 50(±3.8)g 的混合样作为每组 4 个重复,另外试验前随机抽取 4 尾初始规格鱼种的 背脊肌肉制成混合样设置为空白对照。【结果】蛹肽蛋白饲料组草鱼增重率最高(134.3%),肌肉粗脂肪含量 (1.74%)显著高于其他组,从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两个指标看,均呈现出蛹肽蛋白饲料组 > 普通料组 > 混合料 组的显著性差异;混合料组的草鱼粗蛋白含量(20.7%)和鲜味氨基酸含量(6.37%)均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 (1.27%),投入产出比最低(0.941)。初始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1.07%)显著高于 3 个试验组,3 个试验组 草鱼肌肉油酸(C18:1)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初始组,蛹肽蛋白料组与普通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结 论】摄食蛹肽蛋白饲料的草鱼增重率高,但容易沉积体脂,导致体型肥胖;混合料组的草鱼生长速度慢,但鱼 肉粗蛋白含量最高(20.7%),脂肪含量最低(1.27%),肉质更鲜美。基塘农业模式下利用闲置区域种青养鱼, 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的池塘养殖模式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仍以"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为主要形式。传统池塘养殖属于静水养殖模式,随着养殖密度增大,水质调控能力较差,极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指标超标等现象,导致鱼类生长缓慢、产量减少以及品质降低,不能满足绿色健康农业的发展需求。因为养殖密度过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SC/T 1009-2006稻田养鱼技术规范》~([1])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实践经验总结适应广东平原地区的稻田养殖禾花鲤的技术要点。主要目的是增加都市休闲农业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鱼粉因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适口性好、抗营养因子少、利于消化吸收等优点,作为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源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全球鱼粉供应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鱼粉作为饲料的原料,资源日渐紧张,急需找到鱼粉蛋白的可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我国的池塘水产养殖密度日益增大,甚至超过池塘本身的容纳能力,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成品品质下降,已经不符合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的发展需求。池塘养殖密度过大,养殖饵料投喂增多,相应造成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增多。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养殖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而且养殖池塘的尾水、  相似文献   
6.
<正>试验把五个池塘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生态塘作为养殖池塘污水的处理塘,另外三个作为养殖池塘,由测到数据可知,生态塘对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氨氮(NH_3-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40.9%,去除率差异显著(P0.05),亚硝酸盐(NO_2-N)每日平均去除率达到36.2%,差异显著(P0.05),达到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作用。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池塘,氨氮和亚硝酸盐出现递减,没有上升的趋势,由此可知,生态塘处理后的养殖水体对养殖鱼塘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有去除作用,可达到净化养殖水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加州鲈在广东省佛山市已经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的主养区,平均亩产在2500kg/667m2,亩产最高可超过5000kg/667m2,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苗种种质退化和高密度养殖造成的养殖风险越来越高。本文推广"优鲈1号"和白金丰产鲫优良品种在佛山市的良种覆盖率并优化两者的混养模式技术,通过搭配合理的混养比例以及添加植物性饲料,有效调节池塘水质和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佛山市土塘养殖加州鲈密度大、产量高,基本在3 000~5 000千克/亩,池塘承载力非常高。同时因为塘租高,卖鱼后很快再放苗,鱼塘得不到有效休整,所以对养殖技术有非常高的要求。最近几年,养殖户越来越认识到不断补充藻类、菌类、营养盐,水质不容易超标且稳定。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珠江水产研究所一同研发出了“护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秧苗和ADJ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秧苗对氨氮的第1天、第3天、第6天、第7天的去除率分别为22.11%、90.89%、97.88%、98.27%。仅需要3天,10颗秧苗就可以将3.6mg/L的氨氮含量降到0.333mg/L。而ADJ对氨氮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所以排除稻田土壤吸附、杂草吸收或者挥发等因素,秧苗吸收是去除氨氮的主要途径。所以可以直接将池塘养殖废水(跟水稻田同面积的养殖池塘水体的10%)直接排到水稻田,滞留3天,或者将秧苗插入浮排直接放在池塘水面,都可以显著降低池塘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