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5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从1970以来,渔业作为提供动物性食品增长最快速的行业,平均每年增长8.9%。自1950年到1990年间渔业捕捞量增加了5倍,但在最近15年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而世界水产品消费则从1961年的280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963万吨,增长了3倍之多,预计到2015年全球渔业产品的  相似文献   
2.
凡纳滨对虾微卫星DNA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片段克隆法构建凡纳滨对虾的部分基因文库,用放射性同位素[y-^12P]ATP标记的(CA)15(AT)12(AG)12、(AAT)8、(AAG)8做探针筛选阳性克隆。共获得微卫星序列152个,其中二核苷酸为核心的微卫星序列:(AG)a〉(AC)a〉(AT)a,三核苷酸为核心的微卫星序列:(AAT)a〉(CAT)a〉(AAG)a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0设计引物105对。选择合成10对理论上易出现影子带的引物,筛选后用31个凡纳滨对虾个体对这些引物进行了评估,结果10对引物中有8对引物能扩增出谱带,其中1对扩增产物出现影子带,1对扩增产物为单态.有6对扩增产物出现多态。  相似文献   
3.
4.
鲤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尽管鲤养殖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病害问题仍然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病害防控方法,主要有环境防控、药物控制和疫苗法,而运用遗传改良来提高鲤抗病力被认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虽然以提高生长为目的的多项鲤育种计划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有关抗病育种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利用鲤群体所存在的有益遗传变异,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积极开展抗病选育应该是今后鲤养殖业所必须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从环境胁迫对抗病性状的影响、抗病性状的遗传学基础、抗病性状与其他性状的关系、抗病性状的测定、抗病育种具体方法等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遗传改良来提高鲤抗病力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亮点:抗病力是养殖鱼类一个重要经济性状,但由于基础研究薄弱、有效评价方法缺乏等原因,致使抗病选育工作远落后于以生长等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鲤抗病育种相关研究进展,为鲤和其他鱼类的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水产卵的3、4龄松浦镜鲤(SP)和德国镜鲤选育系(DJ)亲鱼的繁殖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龄,SP绝对怀卵量为307816—374992粒,平均(3A2±026)×10^5粒,较DJ提高86.97%,相对怀卵量为141-169粒儋,平均152.14±11.79粒幢,较DJ提高56.17%;4龄,SP绝对怀卵量为557840粒,平均(6.25±0.62)×10^5粒,较DJ增加14224%,相对怀卵量为187—220粒儋,平均201.38±12.09粒儋,较DJ提高88.17%。研究表明SP在繁殖力上与DJ存在很大不同,3、4亲鱼的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SP均较DJ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松浦镜鲤(SP)和德国镜鲤选育系(F4)(DJ)的可量性状及体表鳞片数进行比较,SP与DJ的可量性状与体表鳞被存在差异。SP的体长/体高(2.44±0.15)、头长/眼间距(2.24±0.08)明显小于DJ,体长/头长(3.86±0.20)、头长/吻长(2.99±0.23)明显大于DJ,SP体表的鳞片数明显少于DJ。结果表明,从DJ到SP遗传选育过程中,体型和鳞片的变化已达到了选育目的。  相似文献   
7.
摘 要: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7和0.596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9和0.516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将为虹鳟、山女鳟两种鱼的杂交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 7和0.596 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 9和0.516 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结合测序方法,在鲤(Cyprinus carpio)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内含子1和内含子2中各鉴定1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分别命名为intron1189和intron2310,这两个位点均以4碱基为重复单元.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io haematopterus,YL)(n=263)、德国镜鲤选育系(Cyprinus carpio L.mirror,JL)(n=229),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Cyprinus carpio var.wuyuanensis,HL)(n=255)为研究对象,评估了这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频率>3%)与鲤4个生长时段(135 d、325 d、335 d和445 d)生长表型的关联.结果显示,2个位点在3个鲤群体中均表现为高度多态(PIC>0.5).intron1189位点多态性主要对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intron2 310位点多态性对JL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和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体长和体质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intron 1189位点,185/229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205/221基因型YL的135 d、325 d体长和325 d体质量最高.在mtron2310位点,290/350基因型JL在各检测时段的体长及135 d、325 d、385 d体质量最低,而318/350基因型JL的135 d、325 d、385 d体长和体质量均为最高.上述结果表明,鲤IGF-Ⅰ基因内含子中的这两个高度多态微卫星位点潜在影响鲤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人工繁育技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进行了种间杂交实验,并对杂交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通过观察,详细描述了其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为4.3-9.2℃的条件下,杂交受精卵的有效发育积温达到206.01℃·d发眼,完成胚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387.44℃·d,杂交鳟的胚胎发育速度介于双亲之间;初孵仔鱼,全身透明,血液循环和心跳清晰可见,肛突明显,背鳍原基出现;破膜后20d,全长为21.25±1.40mm,此时约半数卵黄囊体积明显减小,可以看见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出现;破膜后40d,个别发育较快的个体开始在水中游动,主动摄食;破膜后45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全,仔鱼具有游泳能力,50d后几乎全部上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