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4篇
  21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水稻不同品种在秸秆还田和灌溉方式互作条件下的表现差异,以9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下设置4种灌溉方式,测定水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而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下,9个水稻品种的8个性状指标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瘪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产量、结实率和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8个相关性状可简化为3个彼此不相关主成分因子,其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2.81%。基于主成分的综合评价表明:龙稻14、龙稻17、龙香稻2在传统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间歇灌溉和控制灌溉I;中龙粳2、龙稻27、中龙粳3、龙稻7、龙稻26、龙稻22在间歇灌溉方式下表现最好,其次是传统灌溉和控制灌溉I。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野生花卉雾灵香花芥(Hesperis oreophil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类型,对由河北塞罕坝地区引种至河北保定地区的雾灵香花芥开花动态和花器官特征、花粉活力和花粉管行为、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和人工授粉效果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引种后的雾灵香花芥群体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下旬,持续时间55~60 d,单花持续时间14~17 d;雌雄蕊同期成熟,花完全展开时花粉和柱头活力较高,其花粉活力最高可达69.81%;自花授粉72 h内可完成受精过程;OCI、P/O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显示其为自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3.
"天宫一号"即将发射,在这颗"新星"闪耀的背后,不仅仅只有人类征服太空的宏伟梦想,它随身携带的哪怕是小小的一粒种子,也有可能改变地球上人们的生活。从1987年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植物材料至今,我国已经积累了20余年航天工程育种科研及产业化的实践经验和成果,2006年,发射了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四个方面(主体、对象、途径和环境)浅析了林业信息管理的知识共享,并根据林业信息管理部门的特性给出了提高其知识共享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92个主栽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2010年和2011年的脂肪含量进行分析,发掘与脂肪含量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用以辅助鉴定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脂肪含量变异范围2010年为17.10% ~23.14%,2011年为17.70% ~ 23.04%,两年平均为17.40%~ 23.09%.结合SSR数据的品种系统进化树分析,可以将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总体上分成大于20%和小于20%两类.此外,鉴别出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SSR标记(Satt428-900、Satt502-150),标记指数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4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对人工林N、P和K 3种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分中,叶和皮的养分含量最高,干的养分含量最低;随着林龄的增加,3个径级根系(粗根:直径> 5 mm、中根:2 mm <直径≤5 mm、细根:直径≤2 mm)N含量和叶片P含量显著增加,细根的P和K含量、枝和中根的K含量显著降低;3个径级根系N含量与细根P和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根和细根的N含量与枝和中根的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根系养分积累量大于地上组分,其占总养分积累量的百分比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7年生人工林达到峰值,N、P和K积累量百分比分别达70%、66%和63%。(3)随着林龄增加,3种养分元素的利用系数降低,循环系数和周转期增加;K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明显大于N和P,周转期明显小于N和P。[结论]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  相似文献   
7.
黄芪多糖是黄芪提取物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衰老、抗病毒及抑菌等作用。黄芪多糖能够促进鸡的生长发育,提高鸡的免疫力,改善鸡的肠道健康,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文章综述了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抑菌活性的应用效果及在鸡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黄芪多糖进一步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7与日本引进多亚基缺失型育种材料日B,采用回交、三交的育种方法,综合系谱选择,通过SDS-PAGE技术分析亚基组成,在BC1、BC3及三交种F8群体内,选育到(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a、Ⅱb]-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b+X1X2]-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b]-缺失型和(α′+11S groupⅠ、Ⅱa)-缺失型共7种具有中国大豆遗传背景的7S球蛋白α′、α亚基与11S球蛋白groupⅠ(A1aB1b,A2B1a,A1bB2)、groupⅡa(A4A5B3)和groupⅡb(A3B4)不同亚基缺失组合新种质。测定优良品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及氨基酸组成、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种缺失突变体的各种氨基酸组分含量普遍提高,蛋白总量普遍高于轮回亲本,精氨酸含量特别是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大幅提高。其中亚基组成为(α+11S groupⅡa)-缺失型品系G2-2-3的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蛋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东农47,特别是游离精氨酸含量高出7.27mg/g。以上结果表明,7S与11S多亚基缺失型优良品系在有效去除致敏蛋白的同时,可以提高大豆蛋白氨基酸含量, 改善大豆蛋白氨基酸组分配比。各种致敏蛋白缺失型大豆优良新品系的获得,大大丰富了我国蛋白质组分改良育种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子叶节法,利用高再生率大豆品种合丰25与低再生率大豆品系L-28及其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100个家系,评价不定芽诱导率、伸长率、生根率和成苗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大豆基因型之间再生率差异,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作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RIL群体4个再生性状中,诱导率与伸长率、生根率和成苗率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解析山药田连作后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探寻连作障碍产生的微生物学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粮田土壤为对照,在分析山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究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3种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中,山药田和粮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与粮田相比,山药苗期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山药田土壤高于粮田土壤,特别是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1.86~4.48倍。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粮田土壤高于山药田土壤的趋势,特别是0~20 cm土层,分别比山药田土壤提高了1.51和0.75倍。山药收获期,0~20和20~40 cm土层山药田土壤细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出低于粮田土壤,而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的趋势,且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均降低。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后可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中的固氮菌、解磷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说明山药连作会明显影响土壤三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而间作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