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明哺乳动物卵泡体内发生的一般模式,回顾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研究历史,着重论述腔前卵泡的获取及鉴定标准,常用的培养体系和影响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生长激素对卵巢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认为生长激素 ( GH)仅对动物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最近的研究发现 GH也参与了雌性动物生殖的诸多过程 ,是重要的繁殖调节因子之一。GH可促进早期卵泡的发生 ,阻止卵泡的闭锁 ,加快卵母细胞细胞核和质的成熟 ,同时增强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和减少卵泡细胞的凋亡利于排卵。此外 ,GH通过 IGF-1依赖和不依赖两种机制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尽管生长激素对卵巢功能调节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生长因子和代谢类激素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GH)是调节动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最近研究表明,GH也能调节类固醇的生成、配子的形成、性腺分化以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应答,GH在繁殖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他一些组织,如性腺、胎盘和乳房组织中也能生成GH,并且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调节由垂体GH直接调节的一些过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活体穿刺技术(ovum pick up,OPU),分别间隔3/4(1周2次)、5、7、10、14d对同一批荷斯坦奶牛进行穿刺采卵,根据优势卵泡直径和所有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的状态确定采卵时卵泡所处的发育阶段,从而确定卵泡波的发育动态变化。并以间隔不同时间采卵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后进行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制备克隆牛胚胎。重构胚体内培养7d后,通过比较克隆囊胚的发育率判定卵母细胞质量的差异,从而确定最佳的采卵时间间隔。结果显示:①穿刺采集所有直径超过3min的卵泡后,可起始1个新卵泡波,大约5d后从属卵泡开始进入凋亡阶段,7d后进入晚期凋亡阶段,第7~10d又起始1个新的卵泡波,第14d时第2个卵泡波中的从属卵泡起始凋亡。②间隔不同时间组克隆囊胚发育率存在差异,间隔3/4d(1周2次)为23.1%,间隔5d组为15.0%,间隔7d组为10.9%,间隔10d组为4.9%,间隔14d组为29.0%。结果显示:间隔不同的时间采卵,卵泡所处的发育状态存在差异。并对卵母细胞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47年有实验证实,在雄性胎儿的发育过程中有一不同于睾酮的因子引起苗勒氏管的退化,此物质即为抗苗勒氏管激素(AMH)。AMH是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相关的分子量为140KDa二聚糖蛋白,并与抑制素(Inhibins)、活化素(Activins)、骨形态形成蛋白(BMPs)、生长分化因子((JDFs)等,共同构成TGFβ超家族。在雄性,从胎儿至发情期的睾丸  相似文献   
6.
小梅山猪种质指标测定与杂交利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梅山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猪,纯种小梅山猪体型小而紧凑细致、繁殖力高、杂种优势明显,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这一优秀种质资源,本试验对小梅山猪育种中心纯种小梅山猪的种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杂交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猪场现有猪群的群体近交系数为0.1953,头胎平均总产仔数为(13.57±3.70)头,头胎平均产活仔数为(12.75±4.23)头;2胎及2胎以上平均总产仔数为(14.09±4.17)头,2胎及2胎以上平均产活仔数为(13.39±3.92)头,后肢畸形率为0.40%,黑脚为0.60%,杂毛为0.20%,驼背为1.40%;纯种小梅山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分别为324.4g/d、4.01∶1、46.23%,而培育的长白×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和大约克×长白×小梅山三元杂交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胴体瘦肉率分别为553.7 g/d、3.31、53.33%和622.3g/d、3.18、57.83%。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RFLP技术从性成熟小梅山青年母猪中筛选雌激素受体α(ERα)不同基因型(AA、AB、BB型)母猪,记录发情周期,屠宰测定其生殖器官组织学特性,探讨ERα基因与卵巢、子宫组织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ERα3种基因型个体间卵巢重、子宫重、卵巢长、卵巢宽、子宫角长差异不显著,发情周期长短与乳头数无明显差异。ERα基因型与梅山猪生殖器官(卵巢、子宫、乳头)发育特性无明显相关,提示ERα基因影响产仔数的调控不是通过影响母猪性腺组织生长发育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法(In situ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测定小梅山猪发情周期第2、7、12、17天卵巢、子宫内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mRNA的细胞定位与相对表达丰度。结果表明,卵巢中ERαmRNA杂交信号出现在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黄体早期部分细胞也有ERα基因微弱表达,卵母细胞未见有阳性染色存在。整个发情周期中卵巢ERαmRNA均呈低水平表达,但在发情周期第17天有上升的趋势。子宫中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子宫内膜上皮腺体细胞中,基质部分很少。子宫内膜ERαmRNA丰度在发情周期第17天极显著高于发情周期第12天(P<0.01)。放射免疫测定发情周期第2、7、12、17天血浆E2水平,与子宫内膜ERαmRNA呈现同步性变化,两者显著相关(r=0.918)。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能够节约粮食,丰富天然绿色食品,同时可增加农民的收入。草  相似文献   
10.
猪雌激素受体α基因E区部分cDNA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从梅山猪子宫组织中扩增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E区部分cDNA编码区546bp,并将其重组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质粒pGEX-6p-1中,经酶切、序列鉴定分析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GST-ERαE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9ku,净灰度扫描融合蛋白占重组菌蛋白32%,结果表明成功构建GST—ERαE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获得高效表达,为下阶段深入开展ERα蛋白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