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氮素施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和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237kg/hm^2时,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为32584.7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9万株/hm^2增产26%。玉米营养体产量乳熟期最大,适宜收割期宜在灌浆期。营养体生产较籽实生产收获期提前了50d,利用玉米营养体收获后的生长余季(8月1日-10月20日)生产毛叶苕子营养体,二者合计生产绿色营养体3.88万kg/hm^2,粗蛋白5638.51kg/hm^2,分别是籽实生产的1.5,3.77倍。光,热,水生产效率较籽实生产提高了47.8%。  相似文献   
3.
草地农业系统中作物牧草间套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在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景泰草地农业试验站开展的“粮、油、草种植结构及其综合效益”的试验研究资料,提出了景泰荒漠绿洲区草地农业生态工程系统中一种适宜的粮、油、草种植体系,并分析了其生产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早熟18大豆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籽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3 8,-0.970 6和-0.966 3,与茎数/m2、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85 3和0.971 7.茎数/m2与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 7,P<0.01),荚数/m2与单株籽重、单株荚数和单荚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7 6,-0.963 5和-0.946 2.播种密度(以株距表示)与茎数/m2补偿效应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P<0.05),与荚数/m2,籽实重/m2补偿效应均呈极显著三次抛物线回归关系(P<0.01).单位面积籽实重随株距增加而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W=404.270 0-0.301 7 h 4.706 1 h2-1.965 1 h3(r=0.850 3,P<0.05),以10株/m2(h=20 cm)的籽实产量最高,达427.3 g/m2,高于、低于此播种密度,单位面积籽实产量均下降.  相似文献   
6.
四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4个不同基因型大豆(Glycine max)上海95-1、垦鉴14、早熟18、930257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个大豆品种的单株叶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以用修正的logistic曲线=k(1 ea bt ct2 dt3)-1来拟合.其单株最大叶面积与生育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53, P<0.01),各品种单株叶面积日增长(cm2/株*日)最大值出现时间,上海95-1、恳鉴14与结荚始期相一致,早熟18和930257与开花期相一致,进入结荚期以后,叶面积日增长随时间日趋减缓.4个品种的地上部风干重增长动态可以用y=k(1 ea bt)-1方程(F>F0.01)来拟合.单株地上部风干重最大日增重值(g/株*日)与结荚盛期相一致,较单株叶面积最大日增速出现时间滞后15 d左右.上海95-1,垦鉴14,早熟18三品种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趋于一致,籽实重平均占36.3%,叶片重占25.1%,荚皮重占20.57%,茎重占17.93%;930257地上部生物量分配比例与上述三品种不相一致,其叶片所占比例最高,达35%,茎重占32.4%,粒重占18%,荚皮占14.8%.  相似文献   
7.
经过2年(1999-2000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科多四号、科多八号青贮玉米在景泰荒漠绿洲区有很好的适应性。鲜体产量科多四号是为139125kg/hm^2,科多八号为127200kg/hm^2,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潜力和优良品质,有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得出,景泰引黄灌区中等肥力条件下,胡麻施氮效应方程为y_kg=106.73+9.25X_N-0.94X_N~2(F=45.93)。按此方程计算而得的最佳经济施氮量为4.418kg/亩,其施氮增产率为21.1%,亩净增收益21.98元,氮素利用率为19.3%、经济产投比为5.4,经济能产投比为0.88,生物能产投比为2.5,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饲用山羊豆引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1年,从俄罗斯引进多年生豆科牧草饲用山羊豆,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景泰试验站进行了试种,对其植物学性状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2年(2001-2002年)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山羊豆在甘肃景泰荒漠绿洲区生长发育良好,有较高的栽培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豆、豌豆间作种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诱处4号大豆和中豌豆4号豆为供试作物,组间作种植模式,并对其资源利用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经济收益有了极大提高,产值是同类地小麦的2.54倍,玉米的2.17倍;化肥氮的施用量较小麦,玉米减少近2/3,经济产品的可消化粗蛋白是同类地小麦田的1.65倍,玉米的1.73倍;秸秆的可消化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单位面积所能提供的可消化粗蛋白是小麦秸的21倍,玉米秸的1.58倍。综合效益评价指数是同类地小麦的3.4倍,玉米的1.7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