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缘(鱼央)血清转铁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上游水系采集到野生白缘(鱼央).血清转铁蛋白PAGE分析显示:白缘(鱼央)血清转铁蛋白分两个区,即Tfa区和Tfb区,其中Tfa区有一条带,Tfb区有两条带;本试验发现5个表现型,频率分别为34.78%,47.83%,4.35%,4.35%和8.69%,等位基因a、b1和b2的基因频率分别为37.74%、41.51%和20.75%;对白缘(鱼央)、黄颡鱼、革胡子鲇、中华鲟、大菱鲆、黑斑蛙、金环蛇、鹅、人、小鼠、牛、宽吻海豚以及糙齿海豚等13个物种的血清转铁蛋白分析表明:脊椎动物血清转铁蛋白PAGE图谱分为Tfa、Tfb、Tfc和Tfd 4个区.  相似文献   
2.
不同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存活与饵料系数的影响,实验设置5个饵料种类,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仔肉、冰冻丰年虫成虫、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每个组合设置3个重复实验。结果表明,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存活率与饵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投喂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组合的效果显著大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组合(P0.05),投喂新鲜蛤仔肉组合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存活率的变化范围为(71.86±9.05)%~(86.89±3.11)%,投喂丰年虫组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组的存活率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饵料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00±0.06)~(2.87±0.12),投喂饲料+丰年虫组合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最低和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投喂人工合成饲料+冰冻丰年虫成虫组合为最优组合,其次是人工合成饲料+新鲜蛤肉组合,在该条件下对虾生长速率较快、饵料系数低。  相似文献   
3.
冉春丽 《中国水产》2013,(11):48-50
2009年以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特点为每年4月~5月气温上升开始发病,8月~9月死鱼达到高峰,10月份气温下降以后才有所缓解。笔者在近几年对罗非鱼养殖情况的跟踪统计发现,水质较好的池塘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要远低于水质较差的池塘,而且即使出现了链球菌病,死鱼量也比水质差的池塘少得多。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难以治愈,对于从业者,通过调控水质,不失为减少病害发生减少养殖损失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瓶鼻海豚和糙齿海豚血清转铁蛋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春丽 《水产学报》2007,31(4):551-555
血清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Tf)是一种非血红素结合铁的β球蛋白[1],其主要功能是负责机体中的Fe3 在吸收、储存和利用部位间的传递[2],供合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结合和输送氧气的蛋白)和维持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deotide reductase)的活性[3]。同时,Tf是脊椎  相似文献   
5.
分别测定了鲇(Silurus asotusLinnaeus)、大口鲇(S.meridionalisChen)以及杂交鲇(鲇♀×大口鲇♂)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每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红蛋白等6个血细胞指标和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以及铁饱和度等4个血清铁指标,结果表明杂交鲇在呼吸功能上具有较强的优势;鲇、大口鲇以及杂交鲇血清转铁蛋白的PAGE分析表明:杂交鲇Tf表现型种类多、遗传均一性较好;杂交鲇血清Tf等位基因a、b和c分别来自大口鲇血清Tf等位基因a、鲇血清Tf等位基因a以及鲇和大口鲇的血清Tf共有的等位基因b。由此推断,杂交鲇比其亲本的耐低氧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属热带性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全世界有600种之多,目前被养殖的约有15种。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繁殖强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体型粗短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也称非洲鲫鱼,原产于非洲,分类上属鲈形目,丽鲷科。这类鱼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广盐性,抗病力强,耐低氧,易繁殖,生长快,生产周期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许多特点,是第一个全球性的水产养殖品种,被称为"水中鸡"。作为鳕鱼的替代品,罗非鱼深受美国、欧洲、日韩、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中国为罗非鱼主产国,2011年产量144万吨,占全球总产量近40%,其中出口33.03万吨,出口额11.09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正>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力强、广适盐性、无肌间刺、肉质鲜美等诸多优点。由于罗非鱼其诸多优点,罗非鱼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鱼类之一,其  相似文献   
9.
每年清明前后,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8℃以上时,开始放养罗非鱼鱼苗。吉富罗非鱼每亩投苗量以1200-1500尾为宜,奥尼罗非鱼以1500-1800尾为宜,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罗非鱼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因此养殖者在鱼苗下塘时需格外注意。本文将罗非鱼鱼苗下塘技术要点归纳为十二个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塘租、人工费、饲料费等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为了盈利,提高了养殖密度。不少草鱼养殖户反映在养殖后期,随着存塘量增加,前两餐鱼的吃料情况较差,投喂5~10分钟,就有一半左右的鱼离开食场;后两餐虽然没有前两餐严重,但也会出现在投料过程中部分鱼离开食场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池塘溶氧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经分析发现食场溶氧过低是导致鱼吃料差的原因。为解决食场溶氧低问题,本文通过在试验塘食场附近加装1台水车式增氧机,对食场溶氧及草鱼吃料改善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在高密度养殖池塘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