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新鲜小松菜为试材,采用小苏打复合液、乙酸锌复合液2种不同保绿途径对其冻藏前进行烫漂处理,并对小松菜钙、钠、锌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了2种不同前处理消解方法精确性,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冻藏期小松菜相关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保绿途径均显著延缓了小松菜总叶绿素含量的损失(P0.05),不同程度增加了样品中钙、钠、锌离子含量,其中金属离子保绿途径的乙酸锌复合液处理样品的锌离子残留量超标,相比而言,碱保绿途径的小苏打复合液处理对冻藏期小松菜相关元素残留安全性及护绿效果较好,处理时应避免长时间、高温烫漂对产品硬脆度的破坏而抵消复合液中钙离子的保脆效应。  相似文献   
2.
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单作(D0)小麦及距离枣树90cm、110cm、130cm(D1、D2、D3)的间作小麦光合、LAI、分蘖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期D0和D2、D3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比D1处理分别高13.04%、8.99%、11.73%,D0、D2和D3处理的小麦气孔导度比D1分别高21.43%、9.52%、16.67%,而各处理间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从拔节期至成熟期,不同处理间的小麦单株茎数、单株分蘖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D0D3D2D1。D0和D3处理下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D2和D1;小麦产量表现为D0D3D2D1,D0处理比D1、D2、D3处理分别高25.78%、16.49%和6.70%。枣麦间作下,距离枣树越远,小麦植株光合性状表现越好,产量也较高,因此优化枣麦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二次聚类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日光温室温度二步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预测日光温室温度是实现对温室精准调控的前提。由于温室是复杂非线性系统,受室内外众多环境因素影响,且部分因素难以准确测量和建模,因此,难以通过机理分析建立室外因素精确影响室内温度的物理模型。而现有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仅基于数据的方法预测准确度也较低。本文提出连续时间段聚类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二步日光温室温度预测方法。首先,进行二次聚类,对室外温度情况相似的日进行聚类,并将全年划分为若干个类似时间段,根据连续时间段内相似日的数量进行聚类,将全年内的连续时间段归入若干类别。其次,对不同类别的时间段,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室外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和温室室内温度间的关联模型,通过数据训练,能够较为准确的根据室外环境数据预测室内温度。通过涿州实验农场2年数据试验验证,通过二次聚类,全年连续时间段可划分为3类,通过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并分别训练,结果表明本方法预测误差仅为6.23%,与现有未分类的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对比,本文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准确度,平均误差降低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鳜短期饥饿与摄食的生理状态,实验以我国鳜主产区广东省的冬季水温为参照,在(13±1)°C的水温条件下,选取体质量为(84.13±0.14) g的鳜90尾,分为饥饿组(饥饿15 d)和摄食组(摄食15 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项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摄食组鳜的体质量、肝糖原、全鱼与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饥饿组,摄食组增重7.54%,而饥饿组减重8.39%。(2)摄食组鳜血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组,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各类血细胞数量与血糖水平则无明显差异。(3)摄食组鳜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饥饿组,肠道组织结构发育更好。(4)摄食组鳜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饥饿组,且饥饿组部分肝细胞有明显的结构损伤,脂滴数量显著少于摄食组。(5)摄食组鳜的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血浆、脾脏、肾脏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6)摄食组与饥饿组鳜背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但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摄食组鳜背肌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饥饿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饥饿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摄食组增重而饥饿组减重,两种处理增重量差...  相似文献   
5.
王冰  杨载田  刘天 《吉林农业》2011,(4):46-47,52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开发历史悠久,发展较快,体现在地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强化等。为实现湖南21世纪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统一认识,再上台阶;坚持原则,科学规划;切实执行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用60Co-γ射线辐射槭叶苹婆种子,并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辐射对槭叶苹婆的种子萌发、成苗率、幼苗高生长、叶面积存在影响.3 kR的辐射剂量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于3 kR的高剂量则有抑制作用;辐射降低幼苗成苗率;辐射抑制苗高生长和叶片生长,但过高剂量叶片会增大并扭曲;初步认定槭叶苹婆种子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4 kR,适宜辐射剂量为3.0~4.5 kR.  相似文献   
7.
高梁酿造白酒。实属我国独步世界,久享盛名。闻名中外的茅台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无一不是以高粱作主料或佐料酿造而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酿酒业。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和风格展现了我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四川省是全国白酒产量最多的省,其产量占全国的1/5,酿酒业是四川省食品工业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8.
从二硫代磷酸二乙酯钠盐或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出发 ,经酯化、去烷基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硫代或二硫代铵盐 ,分别与 2 -氯 - 5 -氯甲基吡啶反应得产物 2 a~ 2 c。从 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或苯基硫代膦酰二氯出发 ,先与取代苯酚或甲胺反应 ,然后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得到产物 2 d~ 2 k和 2 m~ 2 u。O-乙基 - S-丙基二硫代磷酰氯、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和苯基硫代膦酰二氯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分别得产物 2 l、2 v和 2 w。所合成的 2 3个新化合物对9种植物病菌的离体及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 ,其中一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有一定活性 ,个别化合物活性很好 ,但对其它病菌的活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文旅融合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举措,更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文旅融合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文旅融合在方式、目标等层面与乡村振兴高度耦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基于四川省茂县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模式,采用耦合度分析的方法,建立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文旅两产耦合协调程度,针对其现状从人才、产业、文化振兴方面提出建议,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并为其他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胰蛋白酶来模拟水产动物消化酶,在胰蛋白酶的基础上添加复合酶,以探讨在水产料中添加复合酶的效果。结果显示:复合酶A对鲤鱼料的消化率很低,仅为3.72%,胰蛋白酶的基础上添加复合酶A,鲤鱼料的干物质消化率从11.55%提高到25.46%;复合酶B对饲料样品的消化率为2.82%,在胰蛋白酶的基础上添加酶B,鲤鱼料的消化率并没有提高。表明在此试验条件下,以非淀粉多糖酶为主要酶类的复合酶A可有效破坏降解植物原料的细胞壁,促进消化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而复合酶B活性可能很低,对饲料消化率没有改善作用。根据试验结果可以推测,对以植物原料为主的鲤科鱼类,复合酶A可能比复合酶B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