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猪粪好氧堆肥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的调理剂、通气方式、碳氮比和添加剂等条件下猪粪堆肥的腐熟进程。结果表明:稻草比稻壳更有利于猪粪的堆肥腐熟;机械通风同人工翻堆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而堆制结束后物理性状要比人工翻堆试验组差;高C/N有利于堆肥的升温及腐殖化过程,对堆肥进程无影响,但稻草加入量大会增加堆肥的成本;除臭剂及菌剂的加入对堆肥的大多数化学性状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改善堆肥腐熟后的物理性状并减少臭味。除稻壳试验组外,其它各组在第五周即可达到腐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猪粪堆肥臭气产生与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通过两次室外中型堆肥试验,研究在相同水分条件(68.8%),不同调理剂、不同碳氮比(C/N)、不同通气方式以及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臭气产生与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猪粪堆肥中,臭气的主要形式是氨气,主要产生在堆肥的升温及高温期。降低堆肥的pH值、增加微生物对NH+4-N的固定等是控制臭气的有效措施;过磷酸钙添加量为1.5%时,可以降低堆肥的pH值,使NH3浓度减小,促进NH+4-N向其它形式的氮转变,且不影响堆肥的腐熟;除臭剂试验组堆肥过程中臭味小,堆肥结束后的物理性状最好,不影响猪粪堆肥进程,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伴胞晶体蛋白,被称为δ─内毒素或杀虫晶体蛋白(ICP,Insecticidalprotein)。目前所发现的ICP的毒杀范围包括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的昆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杀剂。B.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一种碱溶性蛋白(ICP),典型的ICP由两个部分构成,N端的活性片断和C端的结构片断.活性片断由毒性区与细胞结合区组成。携带结构片断的ICP被称作原毒,它经昆虫中肠道的蛋白酶消化后,可产生有毒性的毒性肽。具体步骤是:原毒素进入昆虫消化道后,先溶解,然后被某些特定的蛋白酶水解,释放出毒性肽。激活后的活化毒性肽的细胞结合区可与昆虫中肠道的纹缘膜上的受体结合。有人认为该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活化毒性肽的毒性区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膜穿孔,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并最后引起细胞裂解使昆虫死亡。B.t.毒蛋白能否毒杀某类昆虫取决于两点:(1)B.t.毒蛋白能否在昆虫的消化道深解,不同种类昆虫的消化道环境不同,而类型不同的ICP正常水解所需环境不同;(2)昆虫的消化道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特异性受体、是否能与对应的毒性肽结合。有资料表明:B.t.的毒性与毒性肽和昆虫中肠道细胞的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水禽尾脂腺的结构、功能及其受环境的影响,将180只1日龄商品代三水白鸭随机分为水养和旱养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0只,公母各半.42日龄后每个重复各取2只鸭(公母各半)屠宰,取其尾脂腺做切片观察.结果表明:①肉鸭尾脂腺细胞分为明显的外围暗区和内部明区两个区域,结合透射电镜切片可以发现细胞器都位于外围暗区(胞器区),而内部(脂肪区)则充满了大小不一的脂肪滴;②42日龄水养组的三水白鸭尾脂腺细胞外围暗区具有类似于线粒体内嵴的向内突起,而旱养组的则无向内突起;③尾脂腺细胞内细胞器主要包括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骨架组织,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④旱养条件下,三水白鸭尾脂腺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都较水养条件下更为发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3对陆地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结合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研究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抗药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取食于有色素腺体棉叶的棉铃虫,其抗药性显著高于取食于相应的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棉叶的棉铃虫,色素腺体可诱导棉铃虫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产生抗药性。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的抗药性随饲料中的棉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棉酚含量超过0.3%时,初孵棉铃虫难于饲养成活。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对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的谱带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中一些谱带的宽度和颜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棉酚的作用与色素腺体相似,但饲以0.225%的棉酚的棉铃虫体内出现两条新的谱带。经鉴定,新出现的谱带为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6.
猪粪堆肥微生物及其对堆制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次室外中型堆肥试验,研究在相同水分条件(68.8%),不同调理剂、碳氮比(C/N)、通气方式以及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猪粪堆肥初期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分别达到了 1010、108、108的数量级,且细菌在整个堆肥过程始终占优势地位.但随着堆肥时间延长,细菌优势被逐步削弱,放线菌对堆肥基质的分解作用逐步增强,细菌/放线菌由堆肥初期的30∶1下降至堆肥结束时的1.5∶1.而添加EM菌剂并未表现出效果,原因是菌剂的纯度不够高,量不够多,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1日龄三水白鸭作为试验鸭用于研究肉鸭尾脂腺功能。试验组分别为旱养对照、旱养手术、水养对照和水养手术组。手术组试验鸭2日龄切除尾脂腺,饲养至42天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切除尾脂腺均未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梳羽行为发生频次和羽毛外观带来明显影响。切除尾脂腺,引起旱养鸭的腹脂率升高和水养鸭的腹脂率降低,6周龄水养鸭的法氏囊重和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水养鸭胸肉的粗灰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升高,而对旱养的没有显著影响。肉鸭梳羽行为发生频次与饲养方式及环境温度有关,羽毛外观与饲养方式有关,上述两指标与尾脂腺的存在与否均无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切除尾脂腺对腹脂率、法氏囊重、血清球蛋白水平、胸肉粗灰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程度与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并且切除尾脂腺显著减少了肉鸭羽脂含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5周龄石歧杂公鸡450只 ,随机分成5组 ,每组90只 ,每组3个重复 ,每重复30只鸡 ;Ⅰ组为对照组 ,Ⅱ、Ⅲ、Ⅳ、Ⅴ为试验组 ,Ⅰ组给予自然光照 ,Ⅱ、Ⅲ、Ⅳ、Ⅴ组分别给予12L(明) :12D(暗)、6L:6D、3L:3D、2L:2D人工间歇光照。试验期鸡的基础日粮含代谢能12.93MJ/kg,CP16.78 %。鸡只自由采食和饮水 ,记录统计每日采食量。从40日龄开始 ,每隔2周称重 ,且从每重复中随机抽取6只鸡 ,其中3只用以采血制血浆 ,用RIA法测血浆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 ;另3只鸡 ,采用闷杀法 ,用以测定机体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1)在沉积蛋白质总量、蛋白沉积率方面 ,第Ⅴ组在各时期均最高 ,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对照组。(2)对照组T3 浓度随日龄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 ,T4 浓度与此相反 ,有上升趋势 ;试验各组T3 浓度低于对照组 ,而T4 浓度高于对照组 ;其中除第Ⅳ组外 ,其它试验组的T3 浓度在54、68、82日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第Ⅲ、Ⅴ组在各时期T4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 :人工间歇光照能促进蛋白质的沉积(其中以2L :2D沉积效率最高) ,还能降低血浆T3 浓度 ,提高T4 浓度  相似文献   
9.
刘胜安 《中国畜牧业》2023,(16):109-110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猪肉作为餐桌上的重要肉食品,人们对猪肉及其肉制品的需求量和品质与日俱增,生猪养殖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满足人们对优质猪肉产品的需求,生猪养殖行业也在不断优化调整,逐渐趋于规范化、合理化,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养殖技术、疾病防治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猪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猪粪堆肥腐熟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摘要:通过2次室外中型堆肥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水分条件(68.8%),不同调理剂、不同碳氮比(C/N)、不同通气方式和不同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进程的影响,及各种指标在堆肥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猪粪堆肥的腐熟指标。研究表明,固相C/N、NH+4-N含量、种子发芽率是较好地反映猪粪堆肥腐熟进程的生化指标,当固相C/N降至20∶1以下、NH+4-N含量小于20mg·kg-1、种子发芽率>70%时,可判定堆肥已腐熟。依据上述指标,并结合粪便无害化指标,可判定本研究中除第一次堆肥第一组、第二次堆肥第七组外,其余各组在第30~35d时已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