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奶牛酮尿病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血中聚集大量酮体而引发,也叫奶牛醋酸血病和酮病,多见于冬春季的舍饲期,特别是饲喂精料多,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原发性酮尿病,一般多由于母牛怀孕、产犊和开始产乳时内分泌系统和新陈代谢负担的加重,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而产生大量酮体,这些过量的酮体,进入血中即发生酮尿病;继发性酮尿病多见于产后瘫痪、饲料中毒和前胃迟缓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天气寒冷,给奶牛的正常饲养管理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其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生产中只有加强科学管理,采取多项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养好奶牛。  相似文献   
3.
松针粉的饲用价值和加工利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针粉是将修剪下来的松树幼嫩枝条和针叶收集起来,经过干燥、粉碎而成。松针粉色绿、幽香,是近年来人们正在开发的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畜禽饲料资源。利用松针资源发展饲料生产,在国外已有40年的历史,且生产已实现工业化。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需要量越来越大,利用松针资源进行饲料生产可以扩大饲料来源,节约大量粮食,同时还可提高松树的综合利用价值。我国松树品种较多,有红松、落叶松、马尾松、白松、黑松等。据估算,我国有针叶林面积约07亿公顷,按每公顷可产松针30吨计,全国针叶林年产松针就可达21亿吨,若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这…  相似文献   
4.
由于饲养管理因素和母羊繁殖器官与机能障碍因素的影响,致使母羊长期和暂时不能怀孕称为不孕症,该病严重影响羊的繁殖能力,降低了养羊经济效益。现把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希望对养羊户有所裨益。1 发病原因1.1 饲养管理因素1.1.1 饲养管理不当。如长期饲料不足  相似文献   
5.
奶牛的酮尿病是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血中聚集大量酮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也叫奶牛醋酸血病和酮病。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的舍饲期,特别以饲喂精料较多、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多发。原发性酬尿病是因奶牛怀孕、产犊和开始产乳时内分泌系统和新陈代谢负担加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多量酮体,进入血液而导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养牛户大都给奶牛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牛采食了大量的精料后便会在瘤胃中迅速发酵而形成大量的酸性物质,如果粗料采食得少,则唾液分泌量减少,结果常常因此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起真胃移位和患酮病,更有甚者还会导致酸中毒。解决的办法是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缓冲剂。  相似文献   
7.
在畜禽生产中,为了防病治病往往需要使用一些药物,但由于大多数养殖户不很了解药物与饲料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而在无意中降低了药物的疗效,给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现就畜禽用药期间应忌喂的十种饲料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养牛户大都增加精饲料的喂量,牛吃了大量精料后便会在瘤胃中迅速发酵而形成大量的酸性物质,再加上粗料吃少了,唾液分泌量也就减少了,结果常常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起真胃移位、酮病,还会导致酸中毒。解决的办法是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缓冲剂。1.添加缓冲剂的好处一是增加奶牛的采食量,提高和稳定奶牛的产奶量,同时能保持乳脂率不下降。二是能使牛的瘤胃及肠道内容物和体液的氢离子浓度保持正常,缓冲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防止瘤胃酸度上升,使瘤胃的pH值保持在6.2 ̄6.8(在此范围内瘤胃有最好的消化机…  相似文献   
9.
1松针粉的饲用价值 1.1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各类松针粉中的胡萝卜素含量一般在69~356mg/kg之间.胡萝卜素在畜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能有效防治各种畜禽因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10.
在畜禽生产中,为了防病治病往往需要使用一些药物,但由于大多数养殖户不很了解药物与饲料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而在无意中降低了药物的疗效,给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现就畜禽用药期间应忌喂的十种饲料简要介绍如下:1绿豆凡畜禽用药时间,就应该忌喂绿豆。因为绿豆具有“解金石、药草诸毒”的作用,在用药期间使用,可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2黄豆和黑豆黄豆和黑豆中钙、镁等元素含量较多,可与四环素族的药物(常用的有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结合成不溶于水、难以被畜禽肌体吸收的铬合物,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疗效。3菜豆和高梁菜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