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导威宁草海黑颈鹤、灰鹤于1986—1987年间,暴发一种传播快,流行期长,临床症状以拉稀为主,解剖病变胃、肠呈现出血性变化为其特征的传染病,死亡灰鹤93只,黑颈鹤6只。死鹤病料接种8日龄鸡胚分离出3株病毒,经鉴定为付粘病毒属新城疫病毒。经毒力测定试验结果,从鹤病料中分离的病毒为新城疫强毒株,病毒回归本动物——灰鹤,复制出与自然症状相同临床症状并致死,观察了3只自然感染 ND 康复的灰鹤,查康复鹤血清有 ND 的 HI 抗体,抗体滴度达32—128倍。经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鹤暴发 ND 是由家禽发生的 ND 所传递。几年来,经采取加强家禽 ND 疫菌的免疫注射等措施,ND 在草海灰鹤,黑颈鹤中发生和流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国际霉形体学术讨论会(IOM)于1986年9月,在美国阿拿巴马召开。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的赵邵华同志,出席了本届会议,并在会上交流  相似文献   
4.
猪瘟超前免疫中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永连  林军 《贵州畜牧兽医》1993,17(1):14-16,13
本文报道了在一个饲养母猪较多的自然村寨进行猪瘟超前免疫中间试验。经过连续三年的应用推广,深受养猪户的欢迎,并培训了专职兽医人员,员,建立了猪瘟预防为主的猪病防疫措施。通过猪瘟疫情监测和猪瘟免疫抗体的测定,猪瘟的发病和死亡率由试验前的17.4%下降到0%,初步控制了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售出的仔猪,经追踪调查,未发生猪瘟,猪瘟超前免疫在养猪户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报道了仔猪生下后,在未吃初乳前进行猪瘟疫苗注射的免疫方法。试验以仔猪注苗后吃初乳时距,将试验猪分为0、1、2、3、4、6、8小时七个组,试验猪10窝仔猪90只。仔猪免疫后每两个月采血测定一次血清抗体。第八个月抽选第二、四、五组各3头猪进行猪瘟强毒攻击。结果:免疫试验的第一、二、三、四、五组八月内免疫猪的血清抗体滴度维持在32~×~64~×,第六、七组已下降至4~×~8~×。攻毒试验结果:第二、四组,100%保护,第五组,仅保护33.4%。  相似文献   
6.
1994 年4月,我省龙里县、罗甸县的养羊专业户,从外县引进400余只山羊,羊引入不到一周,先后发生了一种以口腔粘膜脓疱为特征的传染病。此病发生快,传播迅速。经临床观察,尸体剖解,并采取病料,进行病原分离,电镜观察、动物试验,确诊为羊传染性脓疱。1 发病情况 龙里谷脚乡三个养羊专业户,1994年4月,从思南县引入山羊220只,羊引入后第5天开始发病,不到一周整个羊群的发病率达62%,死亡羊15只,发病死亡率为11.2%。罗甸县板庚乡3户新建羊群,羊的来源由县畜牧局提供180只山羊,羊引入后第7天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在猪瘟超前免疫实验室成功的基础上,拟定了以仔猪生下立即注射猪瘟弱毒疫苗0—1小时内吃初乳的免疫方法。在一个饲养母猪较多的自然村寨进行中间试验。经过连续三年的猪瘟超前免疫方法的应用和推广试验,深受养猪户的欢迎,并培训了专职兽医人员,建立了以猪瘟预防为主的猪病防疫措施,通过猪瘟疫情监测和猪瘟免疫抗体的测定,猪瘟的发病和死亡率由试验前的17.4%下降到0,初步控制了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售出的仔猪,经追踪调查,未发生猪瘟,猪瘟超前免疫在青坑村应用推广,养猪户均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应地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诊断、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等研究,确诊草海黑颈鹤和灰鹤群中发生的主要疫病是嗜内脏型新城疫,兼有灰鹤大肠杆菌病。查明了传染源和主要病种,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了鹤类的死亡;草海鹤类的数量、种群结构、主要生态习性。测定了鹤类的生理指标和量衡度,为野生鹤类的人工驯化、饲养与繁殖、疫病的诊断与防治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草海是贵州高原最大淡水湖泊,1985年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珍禽——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Ⅱ级重点保护珍禽——灰鹤(Grus grus.)的主要越冬地。其中黑颈鹤十分稀少,也被作为亟需挽救的濒危物种.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和濒危物种国际公约。保护草海鹤类,受到国内外环保和鸟类科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986年冬至1987年春.草海鹤类发生大批死亡.严重威胁鹤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此.查明鹤类死因。实施有效保护措施,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233篇,国内外对野生鸟类病研究甚少。对鹤类疫病的专题研究尤为鲜见。1987—1989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与病理学诊断、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等研究,查明了鹤类在三个越冬期的死因、查出12种疾病,其中鹤新城疫为主要疫病,兼有灰鹤大肠杆菌病。并查明了主要疫病的传染源,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了鹤类的死亡,丰富了鸟类学和禽病学的内容。并基本查明了草海鹤类的数量、种群结构、主要生态习性;测定了生理指标和量衡度,获得了大量数据,为鹤类的人工驯化、饲养和繁殖、疫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鹤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据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查新(检索)结果:“国内外尚未发现与本研究有相同的文献报道”。受到“世界鹤类基金会”和“世界野生动物病防治中心”等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本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将会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省某养猪场第二生产队,于1983年9月29日至翌年元月下旬,在仔猪群中暴发了一次以发病急、传播快、体温高、腹泻及耳和腹部发紫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和实验室诊断为猪瘟。这次疫病的流行仅仅是仔猪发生,母猪和其它猪均未感染。因此对造成此次疫病的流行,进行了流行原因的分析,并对如何防止在仔猪群中暴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新药速效碘I型,采用0.1%,SI-I溶液与等量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混合置37℃温箱内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孵育后,随及用凝胶柱离心过滤除去有毒物质,滤液除菌后,接种淤已生长单层的犊牛睾细胞瓶内,置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至72h,观察CPDV在细胞内生长情况,试验结果0.1%SI-I溶液能在10-14min内杀灭CP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