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幼苗叶片中4种酚酸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干旱胁迫前后玉米幼苗叶片中4 种酚类物质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 (4.6 mm×250 mm,5 μm)为分析柱,乙腈-0.5%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对不同品种玉米幼苗叶片中的没食子酸、香豆酸、绿原酸、咖啡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 种酚酸化合物的浓度在1~1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RSD 结果均满足分析要求;玉米幼苗叶片中香豆酸含量较高、没食子酸含量较少,干旱胁迫后除咖啡酸外其他3 种酚酸含量均有下降;不同品种玉米幼苗叶片中4 种酚类物质的含量不同,且干旱胁迫后酚酸的含量变化不同,与其对干旱的敏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棉花纤维品质的检测和产地溯源是下游纺织品质量和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中国棉纺织品消费者的利益和应对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无污染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用于棉纺织纤维检测的有效方法。为了快速分析棉纤维的品质和产地来源,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的原理和过程,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棉花纤维品质检测和产地溯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棉纤维品质检测和产地溯源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棉花纤维品质检测和产地溯源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碳二亚胺法将甲硝唑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连接制备人工免疫原,同样方法将其与卵清蛋白(OVA)连接制备人工包被原.经紫外扫描分析,两种方法合成的免疫原和包被原的结合比分别为8∶1、2∶1和6∶1、2∶1;动物免疫试验分析偶联物,小鼠抗体效价达1∶5 000,与3种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0%.表明制备的抗体可以用于甲硝唑残留的检测,同时为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棉花纤维中碳氯灵、异艾氏剂、乙滴涕、十氯酮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正己烷超声提取,经PSA和C18净化,GC-MS测定。结果表明,4种有机氯农药分离效果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0.5%~104.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10.8%,可适用于棉花中碳氯灵、异艾氏剂、乙滴涕和十氯酮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在棉花种植和收获过程中,农药大规模的使用给棉纺织品的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本研究就棉花纤维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危害做了概述,并对前处理技术、检测分析技术等方面做了分析,提出了应加快建立棉花纤维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及制定标准的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棉花纤维品质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干旱胁迫前后玉米幼苗的抗氧化活性进而评估玉米幼苗耐旱性,选取‘郑单958’、‘浚单20’、‘登海662’和‘豫玉22’4个玉米品种,采用纳米金合成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纳米金,进行条件优化和方法学确证。同时与DPPH法、FRAP法和FC法3种检测抗氧化活性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采用表型鉴定、SOD酶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的方法对玉米幼苗的耐旱性进行检测,并对上述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金合成法检测干旱胁迫前后4个品种玉米幼苗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为‘郑单958’、‘浚单20’、‘登海662’、‘豫玉22’,与传统方法和耐旱性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金合成法与其他方法相关性良好,且在解释总变异中占有较高的表达量,表明用纳米金合成法评估玉米幼苗耐旱性具有良好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