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 前报介绍了柞蚕卵感光(光照18小时)是柞蚕二化性区域产生滞育蛹(二化变一化)的主要因素。蚕卵感光时间越长,温度 越高,发生滞育蛹就越多。反之,发生滞育蛹就少。但是,柞蚕卵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照的敏感程度尚不知道,故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2.
宫剑云  潘传荣 《蚕业科学》1989,15(2):109-110
<正> 已被证实,春柞蚕卵胚子从单眼着色开始至出蚕止,延长感光,每天光照时间18小时,具有促进蚕蛹滞育的作用。据此运用于秋蚕生产,对秋蚕卵特别是7月10日以前产的早批蚕卵延长光照时间,可防止三化蛾的发生,用以提高秋蚕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报道实际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柞蚕化性一般以北纬35度作为分界线。35度以北是二化性地区,35度以南是一化性地区。我县位于北纬37度18分,属二化性地区,历年放养的柞蚕是二化性品种,每年放养春蚕和秋蚕两季。但近几年出现滞育(群众叫二化变一化)较多,一般达20-30%,个别严重的高达70-80%,致使秋蚕缺种,严重影响了柞蚕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1978年以来,作了多次调查和试验,初步找到了柞蚕卵感光是发生滞育的主要因素。肯定这一因素后,1981年我们又做  相似文献   
4.
柞蚕暖卵光照时间与强度对滞育蛹的影响宫剑云,潘传荣,李逢春,赵丰标(山东省栖霞县丝绸公司)(山东省栖霞县方山柞蚕原种场)前已报道,柞蚕卵期感光是发生滞育蛹的重要因素。但光照由短到长未作系统的试验,日光照中适宜的光照时数尚不确切,适宜的光照强度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