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郎中村沼气工程运行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郎中村通过建立两期总容积为1021 m3的沼气工程,在缓解畜禽污染的同时,实现能源和肥料的综合利用。通过对UASB与USR反应器产气速率回归分析,拟合出回归方程,量化了温度、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对产气速率的影响。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厌氧处理过程有利于实现养殖场粪污水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土壤中植物能利用的有效成分低,限制作物生长发育,而植物可以形成特有的适应机制来应对不同的生长环境。本文综述了作物为适应不同施肥条件所产生的一系列根系形态学变化。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根系形态指标(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和根冠比等)的影响:氮对作物影响主要在侧根,低氮胁迫下,根系纵向伸长,增加根长、根体积;低磷条件下,植物普遍抑制主根生长,刺激侧根发育生长,诱导根毛形成;缺钾抑制细根生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也显著降低;普遍随元素水平的提高,作物根长、根体积、根直径、根表面积和其他根系特征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植物根系发育产生“低促高抑”的现象;有机肥比化肥可以弥补化肥养分单一和供肥不平衡的缺点,与化肥配合施用更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作物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肥料胁迫的响应也不尽相同,高效基因型具有良好的根系形态和根系分布,以获得更多的养分。为有效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以及高效作物品种的选种提供理论基础,对作物进一步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及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自2001年由Meuwissen等提出后便引起了动物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美国的研究小组已经应用该方法进行了优质种牛的选择育种,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鸡和猪的选择育种中也有该方法的应用,但在水产动物选育中尚未见该方法使用的报道.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概念和提出背景进行了归纳,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其具体的策略,总结了目前全基因组育种所广泛采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旨在为该方法在水产动物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份。据统计,2010年农业人口4.6万人,占总人口65.71,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拓宽服务渠道,加强农经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县经济管理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一)加强农经管理县农经管理部门依据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结合本县农经专业技术力量、农村经济发展及管理基础等实际情况,从几个方面拓宽市场经济服务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栉孔扇贝BAC末端序列,发现大量微卫星DNA;随机选择14个多态性BES-SSR标记,在我国栉孔扇贝大连群体(DL)和青岛群体(QD)中验证标记的可用性,同时对这两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7447条BESs中得到微卫星3374个,以四核苷酸重复为主(26.6%),五核苷酸重复次之(17.7%),六核苷酸重复最少(12.0%)。BES-SSR引物的扩增效率为77.3%(99/128),在作图亲本中的多态比例为33.6%(43/128),14个基因座在两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8.9286和26.214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7505和17.0891,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100和0.420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9156和0.9450,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8940和0.9302,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两群体间的无偏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79,遗传距离为0.7177,平均基因分化指数FST为0.0243,基因流Nm为10.0179,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之间,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两群体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研究表明,所开发的BES-SSR是高度多态位点,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效果很好,显示BES是微卫星标记开发和应用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外源基因在成年树木中的表达及稳定性,以转Ri质粒6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为材料,以同时种植的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为对照植株,对21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进行外源基因检测和生长、生理特性测定。PCR检测结果证明,Ri质粒T-DNA上的tms、rolC基因在各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转基因株系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均小于对照植株,叶片长宽比大于对照植株;71%的转基因株系树高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胸径低于对照植株。转基因株系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Fv/Fm值、PI值均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叶片内源GA3含量及所有株系叶片的内源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均高于对照植株,而86%转基因株系叶片的内源ABA含量低于对照植株。T-DNA能够在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中稳定表达,使植物体内内源IAA和GA3含量提高,生长受到抑制,但不同株系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来源及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有41个位点的56个抗白粉病基因被标记和作图。本文详细叙述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来源及抗病基因利用,旨在为我国抗小麦白粉病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系CH5383是源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的兼抗多种小麦病害的新种质。为明确其抗性来源和外源DNA片段的渗入位置,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CH5383进行分析,GISH分析未发现外源信号,FISH结果观察到CH5383的3BL染色体端部与对照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中国春相比有明显的重组信号,初步推断CH5383染色体3BL端部可能有中间偃麦草DNA片段插入。用135对PLUG(PCR-based landmark unique gene)标记对CH5383、中国春和多个近缘物种进行扩增分析,发现位于3B染色体长臂端部的引物TNAC1383,能在CH5383和中间偃麦草中扩增出大约1 300 bp的特异DNA产物。从而进一步证实,CH5383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渗入系,携带抗条锈病基因的外源中间偃麦草DNA渗入片段位于3B染色体端部0.81-1.00区段。CH5383可以作为优异的小麦抗病育种新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因白粉病侵扰而造成产量和品质损失,发掘新抗源、鉴定新位点是小麦品种抗性改良的基础。CH7034是本实验室选育的一份抗白粉病材料。本研究利用芯片技术对CH7034与感病品种SY95-71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进行扫描,结合3年成株抗白粉病鉴定数据,鉴定出5个QTL-Pm,之后开发SSR标记对主效位点QPm.sac-2B.1 (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0.6%~33.6%)进行图谱加密,进一步将其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683 034 934~703 889 622基因组区段内,侧翼标记为X2BL-NRM12和X2BL-NRM17。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和可用于PCR检测的常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供体、感白粉病的普通小麦优质品种晋太170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从其BC1F4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偃麦种质系CHadd7001和CHadd7002。形态学、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44。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CHadd7001,CHadd7002及其供体亲本TAI7047对白粉病均免疫,而受体亲本晋太170则高感白粉病,说明其抗性可能均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