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昌吉市某鸡场因蛋鸡群发性产蛋下降,于是该养殖户给新疆农业大学病理实验室送检蛋鸡6只,希望给出病理学诊断。为了探明病因,笔者对送检蛋鸡进行了病理剖检,结果发现的共同病变是颈侧部出现结节病灶,气管环出血,肠道点状至斑状出血。为了进一步探明病因,笔者采集了心、肝、脾、肺、肾、输卵管、肠道、颈侧部黄白色结节病灶等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组织观察,结果发现特征性肉芽肿、肠道黏膜固有层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输卵管炎等病理变化。综合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初步诊断为禽结核,继发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将制备的狂犬病rSRV9减毒口服冻干脂质体活疫苗配合以自制的复合佐剂,免疫小鼠、犬、猫,根据ELISA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对免疫后小鼠血清IgG、小鼠粪便IgA、犬和猫血清IgG、犬和猫唾液IgA的ELISA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与注射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复合佐剂+rSRV9病毒口服免疫后70d,小鼠血清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4 214.00U/mL,小鼠粪便中SIgA抗体水平为137.00U/mL;复合佐剂+rSRV9病毒口服免疫犬120d抗体水平最高,犬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1 420.00U/mL,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为1 199.00U/mL;猫抗狂犬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2 088.00U/mL,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为1 896.00U/mL。狂犬病疫苗口服组与注射组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狂犬病rSRV9减毒口服冻干脂质体活疫苗的抗体产生水平已接近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能够达到对动物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一例患犬腕部肿物进行诊断,通过病史调查、触诊、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一系列检查后,临床上诊断为肿瘤,对肿瘤组织采样,经40g/L的甲醛固定后送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眼观,该肿物呈结节状,表面不平整,外有包膜包裹,大小为4cm×3.7cm×2.1cm。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呈现两种形态(Antoni A型和Antoni B型),为神经鞘细胞的增生,未见核分裂象。Antoni A肿瘤细胞型以纺锤形细胞增生为主,排列紧密,可呈束状、波浪状、栅栏状排列。Antoni B型的肿瘤细胞较少,呈纺锤形,排列稀疏,间质发生黏液样变性。经病理组织学观察,确诊为神经鞘瘤,且为混合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筛选最佳的复合佐剂和口服疫苗诱饵组方,并将筛选出的复合佐剂口服免疫试验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血清IgG和肠道IgA抗体效价。采用牛肉粉、鸡肉粉、鱼肉粉、奶粉、血粉为主要原料,以细菌脂多糖、氢氧化锌、枸杞多糖、甘露低聚糖为疫苗免疫佐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将复合免疫佐剂和口服疫苗诱饵与狂犬病SRV9病毒混匀后口服免疫试验小鼠,并对免疫动物血清IgG抗体效价进行检测。优化的复合佐剂组方是细菌脂多糖100 μg、氢氧化锌0.8 mg、枸杞多糖50 mg、甘露低聚糖10 mg,免疫小鼠血清IgG抗体含量为3.24 mg/L,肠道IgA抗体含量为1.56 ng/mL;在疫苗诱饵的投喂试验中,狼、狐狸、犬、猫对鱼肉味诱饵的采食率最高,其次是血味和奶味诱饵;诱饵与狂犬病SRV9病毒混匀后口服免疫小鼠28 d后,血清IgG平均值为1.20 U/L。本试验筛选出口服疫苗复合免疫佐剂,经筛选制备的鱼肉味诱饵具备高采食性,适合野生食肉类动物口服疫苗的制备。可增加狂犬病SRV9病毒的免疫效应,为进一步研发重组减毒狂犬病口服疫苗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胃排空和肠推进试验最佳示踪染料,本试验选取葡聚糖蓝2000、伊文思蓝和墨汁3种染料,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一系列浓度各染料在一系列波长的吸光度值,以确定各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可测浓度范围。根据各染料可测范围确定小鼠最佳灌胃剂量,测定各染料在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及小肠均4段各段染料残留率,确定各染料在消化道总残留率。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测定波长中,葡聚糖蓝2000、伊文思蓝和墨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630、630和405 nm;可测浓度范围分别为0.16~5.00 mg/mL(R2 =0.9863)、0.78~6.25 μg/mL(R2=0.9984)和0.02%~0.16%(R2=0.9979)。3种染料对胃排空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 > 0.05),而肠推进率伊文思蓝显著快于其他两种染料(P < 0.05);3种染料总残留率葡聚糖蓝2000最高,其次为墨汁,伊文思蓝最低,分别为93.6%±4.5%、71.5%±8.5%和18.7%±2.8%。本试验结果提示,在检测受试物对在体消化道运动影响研究中,如果仅要求测定肠推进率可用墨汁,如果要精确检测胃和小肠各段排空情况则用葡聚糖蓝2000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CDV-N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将CDV-N重组狂犬病病毒于BSR细胞上扩毒培养、浓缩后测定其FFD50及LD50;将浓缩后的重组病毒液与复合佐剂按一定比例混匀,按不同免疫剂量、不同免疫方式分组免疫接种小鼠,利用ELISA试剂盒对狂犬病、犬瘟热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浓缩后的FFD50值为7.85logFFD50/0.1 mL,LD50值为7.67logLD50/0.03mL;免疫接种后第14天抗体阳性率达100%,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水平随着免疫剂量的递增而递增。试验结果可为CDV-N重组狂犬病病毒制备口服弱毒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低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2组为中等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3组为高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4组为低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5组为中等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6组为高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7组为口服对照组:复合佐剂300μL+SRV9亲本毒株300μL,分别于0、7、14d进行免疫,采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各免疫组小鼠的血清IgG水平进行检测,免疫期结束后取各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RV抗体IgG;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口服免疫快,但肌内注射免疫会导致小鼠发病死亡;600μL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0、300μL口服免疫组及亲本毒株SRV9对照组(P0.05),说明适当加大口服免疫剂量会使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增加,并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各口服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较为正常,未发生病变,表明基因重排RV疫苗株口服免疫副作用小、安全性较好。本试验结果为研制新型口服疫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探讨电穿孔转染法对SRV9Ψ区缺失株重组病毒的拯救及鉴定。利用电穿孔细胞转染法,将纯化的Ψ区缺失株pcDNA-NPMG-L全长质粒和pcDNA-N、pcDNA-P、pcDNA-M、pcDNA-G和pcDNA-L辅助表达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并进行盲传,借助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blot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够产生绿色荧光,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的弹状病毒,对重组毒株与亲本毒株G蛋白进行Western-blot验证,可获得相应目的条带。结果表明,通过电穿孔细胞转染法,能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SRV9Ψ区缺失株,为病毒的拯救提供新的转染方法,并能有效提高转染效率,为研发新型狂犬病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一例犬胸壁肿物的性质,并对其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用血常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手段对该肿物进行检测分析。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该患犬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细胞总数较正常值升高。DR胸片显示该犬胸壁右侧近腋下处有一椭圆形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眼观该肿物大小为7.5 cm×6 cm×4.5 cm,包膜可见破溃,切面呈鱼白色,质地较硬。镜下瘤细胞异性较大,以梭形细胞增生为主,间杂着圆形至椭圆形的纤维母细胞,病理性核分裂象明显,有相当数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经病理学诊断结合临床检查分析将该肿物确诊为炎性纤维肉瘤。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纤维肉瘤的诊断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低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2组为中等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3组为高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4组为低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5组为中等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6组为高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7组为口服对照组:复合佐剂300μL+SRV9亲本毒株300μL,分别于0、7、14d进行免疫,采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各免疫组小鼠的血清IgG水平进行检测,免疫期结束后取各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RV抗体IgG;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口服免疫快,但肌内注射免疫会导致小鼠发病死亡;600μL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0、300μL口服免疫组及亲本毒株SRV9对照组(P<0.05),说明适当加大口服免疫剂量会使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增加,并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各口服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较为正常,未发生病变,表明基因重排RV疫苗株口服免疫副作用小、安全性较好。本试验结果为研制新型口服疫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