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畜牧兽医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和慢性瘤胃酸中毒是限制反刍动物高精料饲养的关健问题,给反刍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瘤胃微生物的角度阐述了防治酸中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促进乳酸的利用,如添加电子受体、乳酸利用菌以及酵母和曲霉等真菌;另一方面减少乳酸的产生,如给反刍动物接种牛链球菌和乳酸菌疫苗。通过调控乳酸利用菌群和乳酸产生菌群之间的平衡,控制乳酸的利用和产生,从而阻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体外发酵特性。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称量1 g苜蓿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发酵瓶内,39℃体外发酵96 h,分别于24、48、72及96 h冰浴终止发酵,采样。结果显示:茬次、生长年限对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茬次对苜蓿体外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有显著影响(P0.05),且茬次与生长在苜蓿体外发酵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发酵结束后,苜蓿的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及挥发性脂肪酸(VFA)、NH3-N和MCP浓度在第3茬最高。产气量、营养物质降解率、NH3-N浓度在1和4年龄较高,3年龄较低。综上,以1年龄第3茬和4年龄第3茬苜蓿营养价值较高,3年龄第2茬较低。  相似文献   
3.
猪尿氮排放量为总氮排放量的60%~70%,而尿素是尿液中的主要含氮物,其合成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尿氮以及总氮的排放量。因此,降低猪肝脏尿素合成速率是减少氮排放量的根本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猪氮减排常用的营养调控技术,然后分别就肝脏尿素合成的直接前体物(氨)与间接前体物(如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氨基酸代谢燃料功能替代机制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猪氨基酸代谢节俭机制新假说,即促进丙酮酸/葡萄糖等物质的供能效率,以降低谷氨酸等氨基酸的代谢速率,从而达到减少门静脉尿素前体物净流量、肝脏尿素合成以及尿氮排放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瘤胃液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样品经0.5 mol/L盐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0.1 mol/L乙酸铵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柱温30℃.应用该方法,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液中5种生物胺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选用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肉仔鸡450羽,随机分为5组,对照1和2为对照组,分别饲喂不添加抗生素和添加抗生素的基础日粮;A、B、C为试验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并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1%,0.2%和0.4%的陈皮,研究了陈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回盲肠乳酸菌及大肠杆菌菌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陈皮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回盲肠的乳酸菌及大肠杆菌菌落数产生的影响不同,这种差异在饲养的前期尤为明显,其中以添加0.2%陈皮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厌氧收集的仔猪25日龄断奶当天回肠、结肠食糜作为接种物,甘露寡糖(MOS)和甜菜汁(SBP)为底物,体外发酵48 h,测定产气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以研究MOS和SBP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影响.结果表明,MOS组和SBP组产气量、产酸量都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效应.在回肠,MOS各组乙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SBP组以乙酸发酵为主,但其比例随剂量增加而下降,而丁酸比例则随之显著上升.在结肠,MOS和SBP各组的丁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MOS组乙酸比例随剂量增加而下降,SBP组仍以乙酸为主,但剂量效应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MOS和SBP具有促进肠道微生物发酵,提高肠道丁酸比例的潜在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从肉鸡空肠黏膜上分离到6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3株乳杆菌(R2、R4、R6),3株肠球菌(R1、R3、R5)。生理生化鉴定表明,R2为嗜酸乳杆菌;R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R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R1、R3和R5为粪肠球菌。产乳酸能力分析表明,培养至12h时R2产乳酸速度最快,到24h时R4产生乳酸浓度最高,为69.59mmol/L。在抑菌试验中,R2、R4对鸡大肠杆菌O1、鸡伤寒沙门氏菌O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和R4对治疗性抗菌索青霉素、四环索、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添加剂用抗菌索二硝托胺、硫酸多粘菌素、氨苯胂酸、杆菌肽锌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我国当前主流饲喂方式下奶牛静脉血内毒素浓度的范围及内毒素浓度与产奶量的相关性,本试验首先验证了应用鲎试剂法定量奶牛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别检测了安徽牧场 1(60头,饲粮精粗比 45∶55)、江苏牧场(15头,按产奶量高低精粗比分别为 20∶80、45∶55、50∶50)和安徽牧场 2(14头,饲粮精粗比 70∶30)共 89头奶牛的尾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并进行了内毒素浓度与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鲎试剂法可有效检测奶牛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3个牧场奶牛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高低不等,在 0~1.50EU/mL范围内。奶牛静脉血中内毒素浓度与产奶量之间的相关性皆不显著(P>0.05),但安徽牧场 2的相关系数(0.1952)大于安徽牧场 1(0.0205)和江苏牧场(0.0376)。结果提示,鲎试剂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奶牛血中内毒素浓度,在我国当前的饲喂方式下,奶牛血液中普遍含有内毒素,静脉血内毒素浓度与产奶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以猪肠道上皮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不同水平丙酸钠对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和10 mmol·L~(-1)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以不加丙酸钠处理IPEC-J2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处理12 h和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活力、跨膜电阻(TEER)值、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及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浓度。[结果]丙酸钠处理24 h后,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的TEER值则显著上升(P0.05)。RT-qPCR结果显示,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中,不同浓度丙酸钠处理12和24 h后,显著下调Claudin-1 mRNA的表达(P0.05),但显著上调Claudin-2、Claudin-3和Claudin-4 mRNA的表达(P0.05)。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中,处理12和24 h时,1和10 mmol·L~(-1)丙酸钠分别显著上调ZO-2 mRNA和ZO-1 mRNA的表达(P0.05),但10 mmol·L~(-1)丙酸钠则显著下调ZO-2 mRNA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丙酸钠处理12和24 h均显著上调炎症细胞因子IL-8、IL-18和TNF-αmRNA的表达(P0.05),显著下调IL-6 mRNA的表达(P0.05)。ELISA测定结果表明,丙酸钠显著刺激IL-8和TNF-α的分泌(P0.05),对IL-18和IL-6的分泌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丙酸钠选择性上调紧密连接蛋白家族相关基因的表达,一定程度上维护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同时调节细胞炎症反应,揭示丙酸在调节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以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