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12月3日,夏秋用桑蚕品种"永中×丰白"通过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书编号:豫蚕审字201901号)。夏秋用桑蚕品种"永中×丰白"杂交优势强,好养易繁,具有生命力强、抗高温多湿、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优点。实验室饲养鉴定以现行夏秋用种两广二号为对照,"永中×丰白"五龄经过7:00d、全龄经过23.01d.  相似文献   
2.
3.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1):66-66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隶属于省农业厅。前身为30年代河南省建设厅的“柞蚕改良场”,1949年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接管后更名为“河南省柞蚕改良所”,1953年更名为“河南省南召蚕业试验场”,1975年更名为“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2007年7月更名为“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是河南省唯一从事蚕业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8家省级蚕业科研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省柞蚕各级蚕种繁育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3):30-31
通过对2004—2007年河南省柞蚕各级蚕种各个品种所占比例的调查分析,指出了河南省柞蚕生产用种的品种结构存在严重问题,提出加大政府投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根据北方蚕业科研协作会议精神,按照《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的要求,2002年春,我场对陕西、河南的3个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工作。现将2002年春季的实验室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五年在我省柞蚕区的调查,河南有食蚕鸟类20余种。调查了对柞蚕危害较重的几种鸟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并根据基本活动规律,制订了相应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云南野柞蚕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1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的野生柞蚕(云南野柞蚕,A.pernyiwild)拥有一些与放养型柞蚕(A.pernyi)不同的特性。测定了云南野柞蚕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8 bp,GenBank:EU532613),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其分类学地位。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的4个放养型柞蚕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仅0.003,而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6,小于已确定分类学地位的放养型柞蚕与印度野蚕(A.rolyii)之间的遗传距离(0.028),但与家蚕(B.mori)同其祖先中国野桑蚕(B.mandarinaChina)之间的遗传距离相近(0.015)。NJ树中云南野柞蚕与放养型柞蚕也最先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实其仍属于柞蚕种。初步认为,云南野柞蚕可以考虑成为柞蚕种的一个亚种——野柞蚕亚种。  相似文献   
8.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 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总结推广了多项生产实用新技术。温度干涉技术提高了单蛾产卵量,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提高了柞蚕保苗率,全龄老梢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提高了柞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危害柞蚕(Antheraea pernyi)、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等野蚕的寄生蝇种类较多,准确鉴定其种类是害虫防治的基础。对采集自不同年份(2007年和2016年)、不同地理区域(辽宁、吉林和河南)寄生柞蚕和栗蚕的50份寄生蝇蛹样品的DNA条形编码进行了研究。来自辽宁6个地区和吉林2个地区的38份柞蚕寄生蝇样品属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它们的DNA条形编码序列的碱基一致性达100%,表明辽宁和吉林的柞蚕饰腹寄蝇均来源于一个扩散点,而且扩散历史极短。来自河南的柞蚕寄生蝇样品HN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与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6%,属于家蚕追寄蝇;而另外的5份样品HN1~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推测属于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来自辽宁的寄生栗蚕的6份寄生蝇样品DJY1~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完全一致,但其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有趣的是,来自河南同一个柞蚕茧内的寄生蝇样品HN3~5和HN6分属于2种寄生蝇。上述结果表明,利用DNA条形编码技术进行危害野蚕的寄生蝇种类鉴定和种群发生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