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了解湖羊FSHR基因5′-UTR序列特征和转录因子调控,为揭示湖羊FSHR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依据。采集3只成年湖羊母羊的心、肝、脾、肺、肾、胃、肌肉、大肠、小肠、子宫和卵巢11种组织,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湖羊FSHR基因5′-UTR序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RT-PCR技术分析转录因子PAX4在湖羊11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合成湖羊PAX4基因过表达载体pcDNA3.1-PAX4,并将其转染到猪卵巢颗粒细胞(GCs),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GCs的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AX4对湖羊FSHR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湖羊FSHR基因5′-UTR全长为161bp,含有典型的E-box、CAAT-box和GC-box等转录调控元件以及GATA-2、Sp1和PAX4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转录因子PAX4在湖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组织中等表达。湖羊PAX4过表达载体可在卵巢颗粒细胞高效表达(P0.01)。过表达湖羊PAX4基因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卵巢颗粒细胞和COS-7细胞中FSHR基因5′-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调。综上表明,转录因子PAX4抑制湖羊FSHR基因转录活性,从而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与山羊毛色形成的相关性,以苏淮山羊和波尔山羊为研究对象,克隆测序获得了山羊MC1R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其在苏淮山羊和波尔山羊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DNA池方法筛选其在山羊群体中的SNPs位点。结果发现,MC1R基因在苏淮山羊中全长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残基。波尔山羊和苏淮山羊MC1R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9.79%和98.77%;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波尔山羊与苏淮山羊聚在一起后再与绵羊聚在一起。在苏淮山羊群体中发现183C/T和748T/G 2个突变位点,在波尔山羊群体中检测到701G/A突变。MC1R基因在波尔山羊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苏淮山羊,但差异不显著。该研究显示MC1R基因可能在调控山羊毛色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Boule基因5′调控序列的序列特征,以及牦牛、黄牛与犏牛睾丸组织b-Boule基因DMR甲基化状态的差异,为揭示b-Boule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犏牛雄性不育的表观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牦牛b-Boule基因5′调控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Boule基因5′调控序列的序列特征,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牦牛、黄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b-Boule基因DMR的甲基化状态。【结果】b-Boule基因5′调控序列长度为1 352 bp,核心启动子区含有SP1等甲基化敏感位点,5′端存在一个CpG岛。犏牛b-Boule基因DMR的甲基化水平(17.78%)高于牦牛(7.50%)和黄牛(6.94%)(P<0.01),特别是CpG位点33—35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更明显。【结论】犏牛b-Boule基因DMR的甲基化水平高于牦牛和黄牛,结合前期mRNA表达水平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认为DMR甲基化在b-Boule基因的表达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犏牛b-Boule基因可能是通过DMR区的高甲基化抑制其mRNA表达来阻滞精子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犏牛与黄牛、牦牛睾丸组织SNRPN基因DMR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为揭示犏牛雄性不育的表观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黄牛SNRP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克隆测序获得牦牛SNRPN基因5'端序列,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SNRPN基因5'端DMR的甲基化状态,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SNRPN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牦牛SNRPN基因5'端序列长为1137bp,与黄牛的同源性达98.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含有YY1和SP1等甲基化敏感位点。犏牛SNRPN基因DMR的甲基化水平(42.22%)极显著高于黄牛(21.08%)和牦牛(20.81%)(P0.01)。黄牛和牦牛睾丸组织中SNRPN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于犏牛,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犏牛睾丸组织SNRPN基因DMR的甲基化水平极显著高于黄牛和牦牛,且mRNA表达水平低于黄牛和牦牛,说明犏牛SNRPN基因可能是通过DMR区的高甲基化抑制其mRNA表达来阻滞精子发生减数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5.
旨在了解柯尔克孜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其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绵羊SNP 50K v3芯片检测61只柯尔克孜种羊(31只公羊、30只母羊)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Plink(V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质控,计算群体有效含量、多态标记的比例、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Plink计算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和近交系数FROH;构建状态同源距离矩阵(identical by state, IBS),并采用Gmatrix软件构建G矩阵,解析柯尔克孜羊群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使用Mega X软件构建种公羊进化树,分析群体家系结构。结果显示,61只柯尔克孜羊共得到64 734个SNPs标记,通过质检的SNPs为56 76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3±0.112,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68±0.140和0.368±0.130,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  相似文献   
6.
家蝇幼虫血淋巴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0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用家蝇幼虫血淋巴按不同剂量给鸡灌服,用药一定时间后,对21,35,50日龄鸡分别随机抽取8只进行称重、颈静脉采血和剖杀,取脾脏、法氏囊进行称量,测定血淋巴对鸡体重及免疫器官的影响,并利用E一花环形成试验、鸡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试验检测血淋巴对鸡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淋巴对鸡体重、脾脏、法氏囊重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E-花环试验中21,35日龄各组间差异显著,50日龄各组间差异极显著;ND-HI试验中21,35日龄各组间差异不显著,50日龄各组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家蝇幼虫血淋巴在增强鸡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普通牛线粒体DNA序列设计引物,获得了九龙牦牛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并以羊亚科绵羊属绵羊作为外类群利用D-loop区序列对牛亚科代表性物种(牦牛、野牦牛、普通牛、瘤牛、美洲野牛、欧洲野牛和亚洲水牛)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牦牛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全长893 bp,与普通牛源序列的同源性为87.4%,其中有17个碱基的缺失;在牛亚科内,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美洲野牛属)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最小,为6.2%~6.8%,而与牛属中普通牛、瘤牛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较大,为10.0%~11.3%;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野牦牛首先与美洲野牛聚为一类,说明牦牛、野牦牛与美洲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牛属间的遗传相似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古生物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支持将牦牛、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南方特色绵羊品种湖羊为研究对象,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连续监测10d湖羊直肠温度变化,测定血常规指标,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湖羊在高温环境下血常规指标的差异;以湖羊高温环境下直肠温度的变化为基础,结合血常规指标,在湖羊群体内鉴别高温应激敏感和高温应激抗性湖羊个体。结果显示,湖羊最高直肠温度出现在环境温度最高的时段(11∶00~15∶00),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03∶00左右,且以24h为周期循环;平均最高直肠温度和最低直肠温度差在湖羊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高温暴露后湖羊群体淋巴细胞(LYM)、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数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超出了绵羊正常参考值,且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有一定的差异:母羊嗜碱性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高于公羊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周岁湖羊淋巴细胞(P0.05)、嗜碱性细胞计数(P0.01)及百分比(P0.05)均高于半岁湖羊;依据温度变化结合血常规指标变化在湖羊群体中鉴别了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的湖羊个体,在测试的母羊群体中高温应激敏感湖羊占35.3%,高温应激抗性湖羊占26.5%。肌酸激酶(CK)含量在高温应激敏感和抗性湖羊个体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以上结果,高温环境下湖羊不同个体间直肠温度变化差异显著;从血常规指标来看,高温应激对母羊和1岁湖羊的影响比较大。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夏季高温应激对湖羊的影响及抗高温应激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苏淮猪7个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RFLP方法,对130头苏淮猪的IGF1、MSTN、MyoG、RYR1、RBP4、P碰虎、ESR7个功能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基因型与生长、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候选基因均表现了多态性,其中IGF1基因的AB型,RYR1基因的Nn型个体均可作为苏淮猪早期生长的优势基因型;RYR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苏淮猪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表明,IGF1、RYR1基因可望作为猪生长、繁殖方面的遗传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NR5A2基因在乌骨绵羊中的序列特征,利用PCR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乌骨绵羊NR5A2基因的外显子序列,用DNAMAN软件和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拼接、运用Clustal软件与其他物种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分析,MEGA5.1软件用来构建哺乳动物NR5A2蛋白质系统进化树,用DNA池方法对其编码区序列的SNPs位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乌骨绵羊NR5A2基因编码区全长1 488 bp,共编码495个氨基酸;乌骨绵羊的NR5A2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湖羊和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9.87%和85.51%;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9.41%和89.66%。与湖羊相比,乌骨绵羊NR5A2基因编码区共发现3个单碱基突变(C1069A、C1419T和G1485A),其中C1069A位点突变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从亮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在乌骨绵羊的编码区现了一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G999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