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进一步研究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免疫炎症机理,试验以腹水肉鸡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腹水肉鸡肺脏组织中可见血管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同时病鸡肺脏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及其受体CCR2水平升高。说明趋化因子MCP-1及其受体CCR2参与了腹水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奶牛流产是降低牧场生产效益的主要疾病,有效防控奶牛流产是整个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规模化牧场而言,传染病导致的流产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本文对规模化牧场奶牛流产的疾病原因进行分析,为规模化牧场防治流产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冬天奶牛场最容易发生的事件是奶牛乳头冻伤和滑倒跌伤。乳头冻伤是乳头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低温引起的乳头组织损伤。在严寒地区,当挤奶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差超过20℃时,或环境温度低于-10℃时,奶牛从挤奶厅出来后,乳头孔黏膜会瞬间发生冻伤;当环境温度低于-20℃,奶牛长时间站立在运动场时,乳头孔周围皮肤瞬间发生冻伤,轻者造成乳头皮肤形成皱褶、干皮、死皮增多,重者造成乳头皮肤水肿增厚,更严重者造成乳头湿性坏死,形成冻融性溃疡,继发传染性乳腺炎。本文系统阐述乳头冻伤的健康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为调查宁夏地区BVD的流行情况,对制订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采集宁夏地区疑似感染BVDV且未进行疫苗免疫的1 500 头牛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临床症状明显的295 头牛用肛拭子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抗体阳性率87.60%,抗原阳性率2.71%,存在较为严重的BVDV感染。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动物性蛋白的需求不断提高。单一的品种和口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动物蛋白的需要。而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提出,城乡二元的并轨发展,应该对于食品动物的品种多元性重视,从而发现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食品动物的品种资源化的商业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调查奶牛流产情况发现,牧场平均流产率达13.0%,尤其是头胎牛集中在某个阶段的流产情况最为严重。流产奶牛多数会出现初乳少或无初乳,初乳抗体水平低下,胎衣不下,子宫内膜发炎等症状。对个别牧场流产牛进行实验室诊断,发现多数流产是由布鲁氏菌引起,少数为衣原体、黏膜病毒与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混合型感染而引起的。奶牛流产给牧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给牧场整体控制布鲁氏菌病造成巨大麻烦。针对以上问题,总结了奶牛布鲁氏菌导致流产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供生产者借鉴。  相似文献   
7.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围产期内常发的疾病之一,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主要发生在分娩后。发病后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疗法。养殖场治疗场所的简陋,手术期间难免会造成污染,导致疾病愈合速度减慢,也致使其他病原微生物进入病牛体内,导致其他疾病的感染,做完手术的牛,生产效益和健康程度严重下降。笔者将近年来在奶牛真胃变位的临床治疗情况作以阐述,为以后对于规模化牧场奶牛真胃变位治疗提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