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母猪繁殖障碍在各个猪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本文主要叙述了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各种疾病的特征性的诊断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家蚕(Bombyx mori)蛋白酶O基因Cathepsin O(BmCatO),分析其mRNA表达特征,通过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和多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探究组织蛋白酶O在家蚕变态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家蚕组织蛋白酶O的全长cDNA序列,然后采用RT-PCR对其时空表达特征进行研究。从NCBI下载其他物种组织蛋白酶O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x和MEGA 6.0软件进行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选取特异性较高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将PCR扩增产物连接至PET32a质粒,转化至E. coil表达菌株Rosetta(DE3),经IPTG诱导获得组织蛋白酶O重组蛋白,然后利用Ni+亲和层析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最后多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结果】家蚕组织蛋白酶O基因存在于家蚕第14号染色体上,scaffold为nscaf2943,基因编号BGIBMGA009231。该基因有两种剪切形式,剪切体1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36 kD,等电点8.594;剪切体2 ORF全长为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40 kD,等电点7.951。两种剪切体均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构成,剪切体2的第六外显子出现部分缺失。两种剪切体编码的蛋白结构相似,均含有信号肽、Inhibitor129和Pept-C1结构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无脊椎动物组织蛋白酶单独聚为一类,且家蚕组织蛋白酶O与同为鳞翅目成员的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组织蛋白酶O最为接近。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特异性持续表达于幼虫血细胞,剪切体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剪切体2,但这两种剪切体在幼虫血细胞发育时期表达趋势一致。构建家蚕组织蛋白酶O原核表达系统,利用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家蚕组织蛋白酶O重组蛋白,并利用纯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显示其效价高达到1﹕1 280 000。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该抗血清可以特异性识别家蚕组织蛋白酶O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家蚕组织蛋白酶O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及表达特征,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通过多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获得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家蚕(Bombyx mori)GATA转录因子BmGATA6,将其在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多次免疫小鼠获得BmGATA6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分析BmGATA6在家蚕变态发育中的功能提供抗体条件。【方法】解剖家蚕获得5龄第3天的各组织及4眠至熟蚕整个时期的中肠组织,在液氮中研磨为粉末,利用Trizol法提取RNA,体外反转录得到cDNA。基于家蚕BmGATA6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全长特异引物,并以BmActin3作为内参,进行家蚕5龄第3天各组织及4龄眠期至熟蚕期各时期的RT-PCR检测。设计原核表达引物,扩增原核表达片段连接到pET32a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BL21(DE3) Escherichia coil表达菌株。加入IPTG至终浓度分别为0.4、0.6、0.8、1.0 mmol·L-1。在16℃条件下培养20 h和37℃条件下培养5 h分别进行BmGATA6蛋白诱导表达。选取最佳诱导条件进行BmGATA6蛋白的大量诱导,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家蚕BmGATA6蛋白,经多次免疫昆明小鼠后,最终获得BmGATA6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法测定鼠抗BmGATA6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mGATA6抗体的特异性。以家蚕5龄第6天中肠的石蜡切片作为样本,通过免疫荧光对家蚕中肠组织中的BmGATA6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家蚕GATA转录因子BmGATA6的cDNA全长4 011 bp,ORF长为1 974 bp,编码657个氨基酸,包括205 bp的5′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1 832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3′UTR)。该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基因全长12 326 bp,为多外显子基因,共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具有2个典型的GATA锌指结构域,分别位于第470-521和531-582氨基酸区域。RT-PCR结果显示BmGATA6在5龄第3天家蚕中肠中显著高量表达,其次在马氏管中有少量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没有检测到BmGATA6的表达。同时RT-PCR结果显示BmGATA6在4龄眠期到熟蚕期的中肠组织中持续高表达。构建BmGATA6 原核表达载体,通过不同温度与IPTG浓度诱导发现,BmGATA6重组蛋白在16℃诱导主要存在于上清中,在37℃诱导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在0.6 mmol·L-1的IPTG、16℃下诱导20 h为最佳条件,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获得较纯的BmGATA6重组蛋白,并利用纯蛋白多次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法对抗体效价进行了检测,显示BmGATA6抗体效价均高达1﹕128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GATA6抗体能特异地识别家蚕BmGATA6蛋白,其大小约为75 kD,与预测大小相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mGATA6蛋白在家蚕中肠的各类细胞中均有较高表达,且定位于中肠细胞的细胞核中。【结论】成功制备了BmGATA6多克隆抗体,分析了其在中肠组织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推测BmGATA6在家蚕中肠的生理变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调控角色,为进一步探索BmGATA6在家蚕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7年来自山西省不同地区的疑似猪链球菌病病料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2株链球菌,对这12株链球菌进行了生化试验、兰氏分群A-G诊断试剂鉴定、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理化特性符合链球菌的特点,大多具有α或β溶血,生化试验结果不稳定;山西省发生的猪链球菌病主要由F群(4/12)、C群(3/12)、D群(2/12)和G群(2/12)链球菌引起,其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12株分离株中,10株对小鼠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10株致病性菌株对氨苄西林、氟哌酸、四环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母猪繁殖障碍在各个猪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本文主要叙述了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各种疾病的特征性的诊断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城市污泥无害化利用,于60℃恒温条件下利用花生壳炭和城市污泥、秸秆进行好氧高温堆肥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不添加花生壳炭)、3个花生壳炭不同添加量处理,分别为CK堆体干基质量的10%(H1)、20%(H2)、30%(H3),监测了堆肥过程中p H值、电导率(EC)、全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磷(TP)、速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以及重金属Cu、Zn全量及其分级形态分配率等相关数据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值相比,堆肥结束后CK、H1、H2和H3堆体EC值增长率分别为113.20%、98.98%、89.62%和79.82%; p H值增长率分别为1.13%、4.63%、5.06%和6.51%。试验结束时TN含量损失率分别为18.96%、16.25%、12.51%和12.44%; NH4+-N损失率分别为89.20%、87.11%、84.11%和82.43%; NO3--N损失率分别为45.51%、44.10%、30.01%和19.08%; TP增长率分别为19.72%、42.03%、62.26%和89.99%,AP损失率分别为11.04%、10.69%、9.67%和1.76%。由于花生壳炭中富含大量钾素,堆肥结束后,TK增长率分别为63.59%、81.21%、91.14%和94.05%,AK含量增长率分别为23.21%、11.58%、2.11%和3.21%。30%花生壳炭添加的堆体,Cu的生物可利用态减少比例最大值为9.72%,但对Zn只能降低其活化程度,且只有H3可降低2.03%的生物可利用态锌。说明花生壳炭具有降低堆肥EC值和提高p H值的作用,其凭借自身多孔的特点能够改善堆肥环境,促进堆体养分的吸附固持。同时,花生壳炭的碱性和大量的羧基、羟基等官能团,对降低生物可利用态重金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味消毒饮对猪链球菌病病原体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链球菌病已成为集约化养猪场中最常见的细菌病之一。它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本试验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了五味消毒饮水提物对猪链菌病病原体的体外抑菌作用。并用改良试管二倍法测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五味消毒饮对链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