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前期从患病鸡腺胃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的基础上,以该病毒为免疫原对兔进行免疫制备高免血清,分离纯化IgG,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并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等地区采集的传染性腺胃炎的腺胃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鸡传染性腺胃炎呼肠孤病毒的酶标抗体检测传染性腺胃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较简便。  相似文献   
2.
山东鸡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山东部分地区分离到的32株强毒鸡新城疫病毒,接种30日龄新城疫非免疫鸡后,其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70%~100%。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鸡新城疫在山东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流行,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冬天出现的频率最高(17/32)。鸡新城疫可发生于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其主要的发病日龄相对集中在20~40日龄和180~260日龄,产蛋下降率多在20%~50%之间。通过分析32个鸡场发生鸡新城疫的可能原因,制定了鸡新城疫综合性防制对策。在20个曾发生过鸡新城疫的鸡场推广使用。使用结果表明:试验鸡场采用综合防制对策后,发生鸡新城疫的次数显著减少,下降率为81.8%。  相似文献   
3.
4.
5.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霍乱都是鸭的常见传染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 ,鸭霍乱则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中既可以单独发生 ,又常见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4月 ,潍坊某鸭场鸭大批发病 ,发病鸭日龄在 6 0日龄以上 ,多数在 6 0~ 70日龄之间。经调查本病传播较快 ,鸭群中几只鸭子发病后 ,不断出现新的病例。鸭舍地面潮湿 ,有刺鼻气味。在投放抗生素后病情有所好转。本病的发病率在 6 %~1 0 % ,致死率在 6 0 %左右。2 临床症状病鸭早期眼和鼻有较多分泌物 ,轻度咳嗽和打喷嚏 ;排绿色稀粪 ;部分鸭出现脱肛…  相似文献   
6.
疫苗为防制病毒性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大多数重要的禽传染病都可用相应的疫苗作有效的预防,由于自然界毒力增强株的出现,以及人们希望进一步降低产生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因素,促进了家禽新型疫苗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日臻完善,一些新型病毒疫苗不断问世,继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抗独特抗体疫,又出现了一类以改造病毒核酸结构为手段的疫苗,如基因缺失型弱毒疫苗、插入突变株、病毒活载体疫苗等,其中病毒活载体疫苗以生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且安全性、稳定性及免疫力较强等方面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病毒活载体疫苗,系采用重组DNA技术,对一些病毒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弱毒活苗,并可用其作为其它病毒免疫原基因的携带者,成为单价、双价或多价病毒活疫苗。  相似文献   
7.
浒苔多糖对鸡免疫增强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浒苔多糖(EPS)对鸡免疫增强效果,选取192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8只,Ⅰ~Ⅲ组2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浒苔多糖,浒苔多糖含量分别为20、30、40g/L,注射量为0.1mL/只,Ⅳ注射生理盐水(NS),每天1次,连续3d。各组在7、21d分别点眼滴鼻1头羽份的ND La Sota+IB H120二联弱毒疫苗。各组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42、49、56d测定血清抗体滴度、sIgA含量、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率、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结果表明,浒苔多糖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说明EPS可以显著增强鸡的免疫功能,为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养禽场入场车辆消毒效率以及阐明消毒后细菌未灭活的原因,研究了常用消毒剂对入场车辆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消毒池内消毒剂存放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以及未灭活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情况,对消毒前后轮胎和车身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霉菌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和沙门菌数,测定未杀灭细菌对消毒剂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养禽场入场车辆消毒效果明显,通过消毒池和车辆消毒通道消毒后,轮胎和车身的微生物含量均显著下降;消毒池内消毒剂使用1 d后消毒效果显著降低;未杀灭分离菌大部分对消毒剂耐药。结果提示:对养禽场入场车辆进行消毒很有必要,为保证消毒效果,入场车辆应预先彻底冲洗后再进行消毒,并且每天更换消毒剂,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笼养肉鸡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的变化规律,采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别对3个笼养肉鸡场鸡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气载真菌气溶胶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中鸡舍内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在鸡14日龄时最高,然后开始下降;气载需氧菌、气载大肠埃希菌和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通风条件、空舍期消毒模式、粪便清理方式等因素有关;3个鸡舍舍内气载真菌在空舍期消毒后均未检出,随着鸡日龄增长开始递增。论文为笼养鸡舍生物安全技术规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省8个地区22个养禽场82份疑似新城疫病料中,分离和鉴定出12株新城疫病毒(NDV)。将12株NDV进行了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检测,结果表明,6个分离株(WF10、WF13、LY1、LY7、ZB10和JN2株)MDT均小于60 h,ICPI均大于1.6、IVPI均在2.00以上,为强毒株;DY2、LC3和BZ7株的MDT分别为63.6 h、69.6 h和62.4 h,ICPI值为1.4、1.44和1.35,IVPI值为1.74、1.85和1.49,为中毒力毒株;WF3、LY14和TA6株为弱毒株。动物回归试验证明,除WF3、LY14和TA6株外,其他分离毒株均可以引起雏鸡发病,并出现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