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四川省两个不同肉鸽养殖场的送检病鸽中分别分离出2株鸽源新城疫病毒(NDV),分别命名为Mianyang12505和sms12。致病性试验表明2株鸽源NDV均为弱毒,但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个毒株均含有典型的强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112RRQKRF117;以F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遗传发育树,发现2株鸽源NDV属于基因Ⅵ型;F基因突变分析表明,鸽源NDVF基因突变率较大,且基因Ⅵ型和Ⅶ型存在规律突变;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国内鸽源NDV毒株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3.5%~99.7%,氨基酸同源性为85.6%~100%,且本研究分离的毒株与JS0722Pi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及其致病性,本研究通过病料鸡胚接种和鸡胚尿囊液的RT-PCR检测,从四川某养鸡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出一株IBV.其S1基因测序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属于台湾基因Ⅰ型(TWⅠ)IBV,命名为SCTW株,这是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分离的TWⅠ型IBV.将该分离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别或混合感染15日龄白羽肉鸡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SCTW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且E.coli的混合感染可明显增加SCTW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其组织病理变化更加严重.因此,加强IBV的流行病学调查,做好E.coli的防治,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防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