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肉毒中毒是水貂重要疾病之一,以C型外毒素中毒最常见,此病一旦发生对貂群将造成毁灭性打击,损失严重。例如1971年我国某貂场发生一次肉毒中毒,病死貂达4000余只。1980年某场发生此病,死亡约2000余只。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已规定水貂必须接种C型肉毒梭菌菌苗,这一规定在水貂饲养场中已普遍应用,从而使此病的发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中矮锦鸡儿(Caragana pygmaea)的花朵特性和果实特性,包括物候期、花朵数量、花生物量、花变异系数、花有性繁殖投入量、荚果数、单荚果种子数和总种子数等指标,旨在弄清放牧对矮锦鸡儿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矮锦鸡儿有性繁殖物候期无显著影响;放牧导致矮锦鸡儿花朵数、花生物量、花有性繁殖投入量显著下降;放牧对矮锦鸡儿花变异系数影响不大;放牧降低了矮锦鸡儿的幼荚果数、成熟荚果数和荚果内种子数,从而使总种子数显著下降。这说明放牧显著抑制矮锦鸡儿的种子生产。重度放牧下,矮锦鸡儿花期败育率最高,这说明重度放牧时限制矮锦鸡儿种子生产的主要阶段是花到幼荚果阶段,在矮锦鸡儿花期应适当减少放牧。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中矮锦鸡儿(Caragana pygmaea)的花朵特性和果实特性,包括物候期、花朵数量、花生物量、花变异系数、花有性繁殖投入量、荚果数、单荚果种子数和总种子数等指标,旨在弄清放牧对矮锦鸡儿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矮锦鸡儿有性繁殖物候期无显著影响;放牧导致矮锦鸡儿花朵数、花生物量、花有性繁殖投入量显著下降;放牧对矮锦鸡儿花变异系数影响不大;放牧降低了矮锦鸡儿的幼荚果数、成熟荚果数和荚果内种子数,从而使总种子数显著下降。这说明放牧显著抑制矮锦鸡儿的种子生产。重度放牧下,矮锦鸡儿花期败育率最高,这说明重度放牧时限制矮锦鸡儿种子生产的主要阶段是花到幼荚果阶段,在矮锦鸡儿花期应适当减少放牧。  相似文献   
4.
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测定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下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总盖度、密度、高度和总生物量,旨在掌握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小叶锦鸡儿灌丛密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11)。这说明中度放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叶锦鸡儿的繁殖。灌丛盖度、高度和总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放牧对灌木种群有明显的负作用。综合考虑小叶锦鸡儿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产力,在荒漠草原上适宜的载畜率应为中度放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灌木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采用湿漏斗法(Baermann法),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区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灌丛内和灌丛外不同土层(0?10、10?20、3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构。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提高了灌丛内表层土土壤线虫总数(P<0.05),但对其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灌丛内土壤线虫总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逐渐减少。2)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增加了表层土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总数;土壤深度显著影响食细菌、植物寄生和杂食捕食线虫总数(P<0.05),且无论是灌丛内还是灌丛外,均表现为表层土或次表层土最多。3)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影响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maturity index/plant parasitic index,PPI/MI)比值(P<0.05),表现为灌丛外大于灌丛内;土壤深度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中间锦鸡儿灌丛内土壤线虫向居住者类型(persister,cp3–cp5)转变;而灌丛外向殖民者类型(colonizer,cp1或cp2)转变。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速效磷(P)和速效钾(K)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且不同属和不同营养类群的土壤线虫对环境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某貂场,自1月28日,貂群中零星发生病貂(肠炎症状),以后病貂逐步增加,至2月28日水貂死亡达158只,自2月29日至3月8日死亡108只。3月1日开始配种。由于水貂之间接触,造成疾病暴发流行。截止3月20日,死亡503只,发病率达95%,死亡率16.7%,致死率17.6%。河北省某貂场,于3月9日发现一只排灰黑色稀粪便之病貂,经抗菌素治疗未愈。3月22日出现具有肠炎症状的病貂,3月29日又发现5只病貂。截止4月2日,发病率已达54%,致死率为4.07%,而疫病仍蔓延流行。疾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病貂表现热性病症状,食欲降低或废绝,精神萎糜、倦怠,四脚伸展或卷缩地趴卧。体温升高,40.5—41℃,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灌木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采用湿漏斗法(Baermann法),调查了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区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灌丛内和灌丛外不同土层(0?10、10?20、3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组成结构.结果表明:1)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提高了灌丛内表层土土壤线虫总数(P<0.05),但对其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灌丛内土壤线虫总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逐渐减少.2)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增加了表层土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总数;土壤深度显著影响食细菌、植物寄生和杂食捕食线虫总数(P<0.05),且无论是灌丛内还是灌丛外,均表现为表层土或次表层土最多.3)中间锦鸡儿灌丛显著影响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maturity index/plant parasitic index,PPI/MI)比值(P<0.05),表现为灌丛外大于灌丛内;土壤深度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4)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中间锦鸡儿灌丛内土壤线虫向居住者类型(persister,cp3–cp5)转变;而灌丛外向殖民者类型(colonizer,cp1或cp2)转变.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速效磷(P)和速效钾(K)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且不同属和不同营养类群的土壤线虫对环境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水貂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所引起的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此病在我国养貂场曾多次发生,引起水貂大批死亡,对养貂事业的发展威胁较大。目前在我国对水貂巴氏杆菌病免疫的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荒漠化草原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动态和垂直分布。[方法]采用萌发法测定内蒙古高原荒漠化草原不同季节(种子成熟期、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不同土层(0~3、3~6、6~9 cm)土壤种子库的总种子数、种子发芽指数和RGF。[结果]土壤种子库中的总种子数和种子发芽指数均从种子成熟期(9月)—生长季初期(次年5月)—生长季中期(次年7月)呈下降的趋势;RGF的季节动态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趋势;总种子数从浅层到深层(0~3、3~6、6~9 cm)呈现递减趋势;种子成熟期的RGF从浅层到深层呈现增加趋势;生长季初期的RGF从浅层到深层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土壤深度快速萌发种子占土壤种子库总数比例不同,表现为0~3层(33.48%)3~6层(11.54%)6~9层(9.38%);土壤种子库中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为主,未统计到灌木种子。[结论]研究结果为内蒙古高原荒漠化草原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