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林业   766篇
农学   459篇
基础科学   412篇
  461篇
综合类   3477篇
农作物   545篇
水产渔业   426篇
畜牧兽医   1867篇
园艺   689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7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原生态、绿色食品的不断需求,也刺激了农村养殖户饲养放养鸡的积极性。多地农户利用当地的荒山、果园等作为放养鸡的饲养场所,生产出了肉质鲜嫩、品质优良、市场销路较好的禽产品。但是在养殖中也发现,由于管理工作难度大,放养鸡的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农户养殖经济效益。本文分别从雏鸡培育、放养管理、免疫接种等方面,就农村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以包埋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的包埋条件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壁芯材比例、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例为7.5∶1;包埋时间72 min;包埋温度54℃,此条件下的包埋产率为(95.46±0.2)%,包埋率为(76.35±0.6)%,载油量为(27.73±0.3)%。试验证明,此条件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此工艺条件可为菠萝蜜种子淀粉包埋香草兰精油微胶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2-2016年度国家黄淮南片试验数据和江苏省淮北小麦品种试验数据,对徐麦35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徐麦35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徐麦35穗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故而在稳定穗粒数的前提下,提高穗数和千粒重能显著提高产量。多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徐麦35最适播期在10月5~20日,适宜基本苗180万~270万/hm2,肥力水平偏低或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基本苗;分蘖成穗自我调节能力高,成穗数稳定。品种耐水肥,高肥力条件及合理氮肥运筹可促进其穗粒数的形成,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9日笔者接到电话说我市郊区一越冬池塘发生鳙鱼种死亡的情况,笔者立即赶到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水质指标测量及镜检检查,发现水质指标正常,溶解氧7.5毫克/升、氨氮0.1毫克/升、亚硝酸盐0.005毫克/升;检查发现鱼体较瘦弱,体表完好,镜检鱼鳃未发现异常,镜检鱼体肠道未能发现食物。通过了解得知在鳙鱼种进越冬池塘前一个月左右,养殖户按照说明剂量的两倍使用晶体敌百虫进行水体杀虫处理,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0个小黑麦品种的劣变种子的胚在1/2MS+2%蔗糖+0.1%麦芽糖+0.5%琼脂、pH 5.8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劣变小黑麦品种种子胚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H265Cherokee2090WhiteAT528WhileM96-3182-1AT754AT315和CherokeeDH2652090WhiteAT528WhileM 96-3182-1AT754AT315,试验材料的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黑麦材料(CK1,CK2);小黑麦品种33rd ITSN,32rd ITSN和Rhino的胚发育率和成苗率均为0;劣变小黑麦种子进行胚培养时,诱导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7d。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山羊白介素17A(IL-17A)对山羊单核、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对山羊IL-17A基因进行克隆,并在体外表达得到重组蛋白质(rIL-17A),以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蛋白rIL-17A(5、10、20、40μg/mL)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测定rIL-17A对山羊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迁移、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效应。结果显示:5、20、40μg/mL的rIL-17A能够极显著促进山羊单核细胞的迁移(P0.01),10μg/mL的rIL-17A也能显著促进山羊单核细胞的迁移(P0.05);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时,10μg/mL(P0.05)和20、40μg/mL(P0.001)的rIL-17A能显著或极显著促进山羊中性粒细胞的迁移;20μg/mL(P0.05)、40μg/mL(P0.001)的rIL-17A能显著或极显著诱导山羊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IL-17A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能在体外不同程度地促进山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及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樱桃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现有樱桃栽培面积约26.67万hm~2,其中甜樱桃23.33万hm~2。在资源育种方面,收集保存种质资源500余份,自主选育甜樱桃新品种40余个,砧木品种10余个。自主培育的品种‘红灯’占我国甜樱桃栽培总面积的40%。开发出自交亲和性与果实颜色等性状基因标记,实际用于育种亲本选配和后代预先选择。绘制甜樱桃的分子遗传图谱,图距0.96 cM,并定位果实大小、糖酸比等QTLs。栽培品种DNA指纹图谱真伪与纯度鉴定工作得到商业应用。在栽培方面,研制推广了无性系砧木绿枝前插技术,研发出高精度无病毒苗木分子鉴定技术,提高了苗木整齐度和苗木质量;试验示范了高纺锤形、超细纺锤形、KGB及UFO等树形,促进了果园标准化。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大连日光温室和临朐高架保温大棚两种栽培模式,栽培面积达1.33万hm~2。在采后方面,研制出MA贮藏病害控制技术等。由于樱桃科研立项困难,除育种领域外,多数领域研究处于生产经验总结阶段,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水产推广系统以为渔业转变发展方式、调产业结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目标,以研发集成推广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搭建产学研企合作平台合力攻关、与创新团队共建、与京津合作等作为抓手,研发集成出一批先进技术和模式等,助力产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得到了渔民和社会的认可。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  相似文献   
10.
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