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细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捕的野生细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鳞鱼可量比例性状为:全长/体长1.13±0.02,体长/体高4.86±0.30,体长/头长4.41±0.19,体长/尾柄长6.94±0.72,体长/尾柄高12.53±0.59,尾柄长/尾柄高1.82±0.17,头长/吻长3.36±0.31,头长/眼径5.41±0.52,头长/眼间距2.89±0.26;可数性状为:背鳍鳍式:II,11~13,胸鳍鳍式:I,15~19,腹鳍鳍式:I,9~12,臀鳍鳍式:II,10~14,侧线鳞:108~163,侧线上鳞:24~37,侧线下鳞:23~36,第一鳃弓鳃耙数:15~29,脊椎骨:57~61,肋骨:28~31,幽门垂:70~121。绝对繁殖力2823.25±1237.01,相对繁殖力3.20±1.79。  相似文献   
2.
鲤鱼是黑龙江省池塘的主要养殖品种,约占放养量的50%~60%。但是,我省养殖的鲤鱼品种十分单一,主要以本省的野鲤和来自南方的鲤鱼为主。前者抗寒能力很强,适应本地的养殖条件,但单产较低,二年很难准养成0.5kg以上的商品鱼;后者虽然以杂交鲤身份出现,但实质是十分混杂的鲤鱼,并非是真正的杂种F_1,引入我省由于生长时间的加长,当年可培育成100~150g的鱼种,但其抗寒能力极低,很难在我省自然条件下过冬。据了解不少鱼种场的赿冬成活率为零,最高也不超过30%,原因是它们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极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这种菌在生长季节呈隐性态,但进入越冬期则呈阳性状态,形成暴发性鱼病,造成越冬的南方鱼种大批死亡。这种病的具体表现为体表检查正常,也无寄生虫感染,但剖开腹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哲罗鱼、白点鲑和美洲红点鲑血液学原始数据,测定了哲罗鱼、白点鲑和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5.75 /S,9.6 /S、11.5 /S、23.0 /S、46.0 /S、115.0 /S、230.0 /S 7个切变率(γ)全血粘度和230 /S切变率血浆粘度;将3种鱼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拟合成逆函数回归曲线,其全血质量分数都呈典型幂函数变化,其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哲罗鱼y=12.328 x-0.135 3,R2=0.9917;白点鲑y=7.894 2x-0.104 6,R2=0.9979;y=7.505 9x-0.106 2,R2=0.9931。统计分析表明:3种鱼Fb值呈显著性差异P﹤0.05;Tp差异不显著(P>0.05),但存在大小关系:白点鲑>美洲红点鲑>哲罗鱼;红细胞聚集性指数(A1、A2)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点鲑与美洲红点鲑之间红细胞刚性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均与哲罗鱼呈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稻田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5.
野生、人工养殖哲罗鱼生化成分分析和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给哲罗鱼的营养价值和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2001~2003年4~5月、10~11月,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分别对乌苏里江虎头江段野生的哲罗鱼和人工养殖的哲罗鱼的肌肉、内脏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色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AAS为0.16~0.28,CS为0.10~0.17),其它氨基酸AAS、CS都大于1;EAAI为118.14~176.05,明显高于鳜鱼(62、30)、草鱼(60.59)、鲢鱼(57.59)和鳙鱼(60.87)的肌肉。人工养殖与野生哲罗鱼的氨基酸含量和营养价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高寒鲤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了高寒鲤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是:高寒鲤染色体的核型公式为2n=100=28m+28sm+44stt,染色体臂数NF=156。  相似文献   
8.
首次测定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测定5.75s-1,9.60s-1,11.50s-1,23s-1,46.0s-1,115.0s-1,230.0 s-1 7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230s-1切变率测定血浆粘度。并统计分析生理和生化指标与全血粘度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全血粘度主要因子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p)、血清胆固醇(Cho),而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子是红细胞压积(HCT)。  相似文献   
9.
摘 要: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7和0.596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9和0.516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将为虹鳟、山女鳟两种鱼的杂交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虹鳟(♀)和山女鳟(♂)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90.00%的受精率,80.52%的发眼率,90.68%的孵化率和30.68%的鱼苗成活率.运用13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杂交亲本与杂交子代进行了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1) 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3个位点只在虹鳟中得到扩增产物,6个位点扩增出虹鳟和山女鳟清晰的差异条带,另外4个位点在双亲中没有扩增出显著差异条带;(2) 双亲遗传分化显著,虹鳟和山女鳟存在杂交现象,虹鳟和山女鳟杂交子代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3) 杂交后代与虹鳟和山女鳟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61 7和0.596 5,遗传距离分别为0.772 9和0.516 8, 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 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