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三种桑叶消毒方法在农村实际应用防治原蚕微粒子病的效果进行对比,来探寻一种比较适合农村现实原蚕饲育情况的防“微”方法。三种防“微”方法分别为: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用0.3%漂白粉精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其中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效果最好,投入的劳动力最少,而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用0.3%漂白粉溶液全程泡消桑叶效果较差,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2.
开展桑枝叶微贮饲料对温氏"瑶项鸡"进行快速高效品质提升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配方为桑枝叶微贮饲料占比45%、桑枝占比15%的成活率高,饲料成本最低,对鸡肉品质的提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应用综合比较模型,分析比较全国以及广西、云南等19个蚕区2016—2020年的桑园面积、蚕茧产值进行了分析,并分析19个蚕区的2016—2020年的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显示,广西的桑蚕规模优势SAI指数稳定在7,位于第一位;蚕桑生产效率指数EAE位列蚕区第1位,且稳定在11以上,效率优势显著;综合比较优势(AAI)方面,广西2016—2021年的AAI指数在9左右浮动。AHP—SWOT分析显示,广西的蚕桑产业属于第一象限机会型战略区的实力型方位域,建议采取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引领作用、继续加大优质鲜茧及高等级生丝的生产与供应、加快蚕桑机械化研发应用、加快人工饲料全龄育的研究、加快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条发展等战略措施,确保广西蚕桑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完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桑树桂桑优62、桂桑5号为材料,对水培桑苗各叶位进行叶绿素荧光分析,测定和分析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水培桑苗不同叶位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水培桑苗健康桑叶的潜在最大光合效率基本相等,与所处的叶位没有显著关系;植株中上部叶片实际光合效率、光合活性、光保护能力均高于中下部成熟叶;中部叶片实际光合效率最高,老叶最低;第2叶位光合活性最高,品种间光合活性有差异,但不大,老叶趋于一致;第1、第2叶光保护能力最强,随着叶位数即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光保护能力不断降低,桂桑优62叶片光保护能力稍高于桂桑5号,但老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在我站普种生产中,因为微粒子病造成了不少损失,通过分析认为家蚕发生微粒子病与桑园害虫有密切关系。为了寻找一个有效的防虫防“微”方法,2007年下半年我们在武鸣县板新2队原蚕点安装了10盏频振式诱虫灯,一个晚上捕获害虫总重量最多达到4.2公斤,一个月后,所捕获到的害虫基本处于少量平稳状态在0.25公斤。对诱虫灯所捕获的害虫进行抽样检“毒”,发现害虫“毒”率很高,达到43.6%。  相似文献   
6.
平果一靖西铝矿区在广西矿产分布和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矿区及周边土地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急需实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针对矿区出现的耕地数量减少、土地质量变差、生态破坏严重、矿区复垦缺乏标准和规划等问题,可发挥桑树耐旱、耐寒、耐瘠薄、耐一定盐碱,生长快、生长量大、再生能力强的特点,采取"桑树+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综合利用蚕桑生产副产物,建设桑树矿区复垦试验示范基地,提高矿区复垦的经济效益和实现生态循环利用。"桑树+生态循环利用"是适合平果一靖西铝矿区的矿区复垦新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桑蚕本身比较娇气,饲养形式又都是高密度养殖,这就决定了桑蚕生产中易暴发蚕病。蚕病对桑蚕生产的危害性很大,特别是在养蚕及防病技术不熟练的蚕户中蚕病的发生率相当高,以致蚕茧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严重影响桑蚕生产的发展,因此,做好蚕病防治是桑蚕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要防治蚕病,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弄清蚕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原理,并掌握防治蚕病的关键技术,完全可以减少蚕病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新型智能热泵烘干机在烘烤桑枝秀珍菇上的应用,以广西栽培的桑枝秀珍菇为对象,阐述了桑枝秀珍菇干品的制作工艺、包装贮藏、效益分析,以供我区桑枝秀珍菇深加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水平,通过调查、研究、集成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养蚕及气候特点的桑蚕小蚕共育集成创新技术,包括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小蚕共育高效省力化技术、控制日眠和强健体质、专用设备创新、专用蚕种自动催青等5项创新技术,通过扶持建设我区50个标准化小蚕共育室、举办小蚕共育现场会和技术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广西小蚕共育率、单张蚕种产茧量增加,全面提高广西蚕茧产量和质量,实现广西桑蚕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牧用桑”的定义和定位,总结了近年来广西在牧用桑品种筛选、配套栽培技术、桑树饲料加工技术、桑树饲料营养特性和鸡鸭鹅以及黑山羊养殖应用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有益的经验,客观分析了桑树饲料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价值、有利因素以及发展前景。建议广西今后要加强在桑树饲料加工技术、养殖应用技术和相关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更加系统性地开展桑树饲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