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5篇
  8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当时被人尊称为"荀卿"。荀子在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将百家学说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隆礼重法"学说,通过主次分明的结合,实现了礼与法的有效结合,为后世千百年来的法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在其内涵上吸收了我国诸多学说流派的精髓并自成体系,凝聚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重法的思想,同样在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进行了渗透,并对茶礼的形成和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上审视荀子重法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对荀子思想在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宣威烟区不同土壤类型上烤烟的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烤烟化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上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存在极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总氮和烟碱含量均以水稻土最高,烤烟钾含量、氯含量和糖碱比均以新积土最高,烤烟淀粉含量、两糖差、钾氯比以紫色土最高,氮碱比以红壤烤烟最高;烤...  相似文献   
4.
正一、分枝萌发系数概念的规定在茶叶生产中,常常要研究茶树生育与茶叶产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争取高产优质高效益。为了研究的方便,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规定:把茶树各轮营养芽采摘后所留分枝平均产生下一轮营养芽的数目称为分枝萌发系数。同时还规定:当轮分枝中实际能产生下轮营养芽的分枝数与当轮营养芽采摘总数的百分比称为茶树分枝萌发百分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分枝萌发系数=(次轮营养芽总数)/(该轮营养芽(采摘)总数)分枝萌发百分率=(产生下一轮营养芽的该轮分枝数)/(该轮营养芽(采摘)总数)×100%经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分枝萌发系数与分枝萌发百分率实质上是各轮分枝育芽能力的反应,它们反应了各轮营养芽采摘后所留分枝平均产生、孕育下轮分枝的能力,如果其值大,并且大于1,说明该轮分枝育芽能力强,平均一个分枝就能产生一个以上的下轮营养芽;相反其值小,如小于1,则表示该轮分枝育芽能力弱,1个分枝不能产生一个次轮营养芽,也就是说产生一个次轮营养芽平均需要1个以上的当轮分枝;当分枝萌发系数的值等于1时,分枝的育芽能力仍然较强,平均1个上轮分枝尚能产生一个次轮营养芽,这时该轮采摘的分枝数与次轮营养芽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分枝萌发百分率直接反应了各轮分枝的生育能力和组成情况,它反映了尚有育芽能力的分枝在各轮分枝中的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原则,进而详细的概述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可以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调度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在电网中的应用也随之逐渐广泛。从PAS网络建模获取控制模型,到在SCADA中获取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以及对电网内各变电站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统一管理和在线控制,AVC系统与EMS平台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全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闭环运行。AVC系统在稳定电网电压、提高功率因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电能质量。文章着重对AVC系统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并以密云电网AVC系统为例,对其控制策略的优先级安排、电容器投切公式、无调压手段的35 k V变电站的电压控制进行了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7.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败",全称"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和败血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2003年10月初,湟源县某牛场的牦牛、犏牛等突然发病、死亡,前后共发病7头,发病率为0.87%(7801);死亡7头,致死率为100%(77).其临床症状:病初体温高达41~42 ℃,精神沉郁,口吐白沫,饮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加快,有痛苦性干咳,流涎,肌肉震颤,腹痛,下痢,粪便初为粥状,后为液状,间或杂有黏液、黏膜碎片及血液,气味恶臭;随着病情的发展在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弥漫性炎性水肿,可视黏膜发绀;肺部听诊有支气管音及水泡音,有的听到胸腹摩擦音.病理变化:脾有小点出血;肝肿胀,质脆,个别牛肝表面有坏死灶;肾稍肿;淋巴结明显水肿;肺脏表面有肝变区,呈大理石样花纹,有纤维素性胸膜炎变化;心冠脂肪、心内外膜出血明显,心包积水;咽喉、颈、四肢等部皮下有浆液性浸润,切开流出深黄色透明的液体,间或杂有血液,咽周围组织和会咽软骨韧带呈黄色胶样浸润,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潮红.笔者于2003年10月初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无新病例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横交一世代牦牛之间、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牦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与牦牛抗逆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首次对野耗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为9.17%和87.53%,精液移动粘度为1 269厘泊,总氮量143.7 mg/100 ml;精子头短尾长,和家牦牛及黄牛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活力比家牦牛高48%.由于以上特点的综合作用,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85%.  相似文献   
10.
波斯婆婆纳的无性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是麦田恶性杂草之一。其特点是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生长期长、对麦苗危害性大、防除困难等。过去只注意其有性繁殖方式,而未重视以根、茎、叶营养器官无性繁殖方式。1989年9月笔者在麦田进行了无性繁殖试验。以新鲜的生长旺盛的波斯婆婆纳根、茎、叶为繁殖材料,按试验所需叶片数,切成不同茎段进行露头栽插和埋泥栽插。处理为:1.用2叶1心至5叶1心的茎段露头栽(地上留一段,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