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在贵州喀斯特山区进行牧草栽培区划,评价牧草栽培区划适宜性,为提高牧草产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海拔高度和土壤pH,考虑降水量、最高温、平均温、最低温、太阳辐射和水汽压等六个因素,实现了贵州省牧草栽培分区。【结果】低海拔酸性土壤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等县区;中低海拔酸性土壤区和中高海拔酸性土壤区均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遵义等县区,高海拔酸性土壤区分布在黔西南的晴隆等县区;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黔东南的台江等县区;中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毕节织金等县区;中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黔南三都等县区;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北部道真等县区。降水量、最高温、平均温、最低温、太阳辐射和水汽压均与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关系,但太阳辐射与海拔高度相关关系弱于其他因子。同时最低温在各个分区的变异率均大于10%。【结论】未来,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除海拔高度和土壤pH外,还应进一步探索最低温和太阳辐射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合理的牧草栽培分区。  相似文献   
2.
植被覆盖度是单位面积内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它是重要的生态学参数,同时也是大豆等农作物的重要农艺参数。理想的覆盖度测量耗时短,工具简单,结果准确,受人为因素影响小。本文以‘黔豆3号’、‘川豆16’和大黑豆等24个品种为研究对象,以照相法测量值作为参考,分析目估法、实地样线法和照片样线法测定大豆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目估法测量的植被覆盖度误差最大,平均为7.8%,目估误差随株高的增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实地样线法测量精度较高,误差小于3% (2.8%),但耗时最长,每个1 m×1 m样方需用时6.2 min。照片样线法误差小于3%,几乎不需要消耗野外采样时间,室内每个样方照片处理需耗时约3.0 min。相较于目估法,照片样线法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相较于实地样线法,照片样线法能够节省野外采样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推荐照片样线法作为大豆和类似植物覆盖度的测量方法,同时两条样线(样线长度合计为2.8 m)即可满足测量误差小于5%的精度要求。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照片样线法在其他作物覆盖度测量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草地覆盖度是评估植被情况的客观指标和重要的生态学参数。理想的草地覆盖度测量方法应该耗时短,工具简单,结果准确。将传统实地样线法的思路应用于样方照片分析,提出了草地覆盖度测量的照片样线法,通过实地拍摄样方照片,使用电脑中的虚拟刻度尺作为样线,进行覆盖度测量。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3 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照相法测量值为参考,对比实地目估法、照片目估法和实地样线法,分析了照片样线法的测量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实地目估法、照片目估法和实地样线法测量误差分别为 5. 6%、14. 6% 和 2. 7%;每个 50 cm × 50 cm 草地样方采用实地样线法,野外测量时间约 3. 5 min。照片样线法测量误差平均为 3. 3%,每个 50 cm × 50 cm 样方需要消耗约 3. 7 min 室内测量时间。样线数量从 2 条(合计 1. 4 m)增加到 4 条(合计 2. 4 m)时,误差仅降低 0. 1%,增加样线数量不能明显提高测量精度,但耗时增加近 1 倍(3. 5 min)。因此,推荐用 2 条样线的照片样线法作为类似草地覆盖度测量方法,测量耗时短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调查问卷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贵州61个县(区)冬季耕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冬季耕地利用率、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为46.4%,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油菜和其他蔬菜,主要因为它们的种植能够产生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与务农劳动力投入成正比,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将会造成耕地粗放经营。利用率与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无关,但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下耕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研究区可划分为东北部白菜区、南部油菜区、温度较低的西北部土豆区、降水量较大的东南部养鱼区。未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家庭劳动力结构和气候条件推广相应的冬季耕地利用方式,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冬季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调查问卷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贵州61个县(区)冬季耕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冬季耕地利用率、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为46.4%,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油菜和其他蔬菜,主要因为它们的种植能够产生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与务农劳动力投入成正比,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将会造成耕地粗放经营.利用率与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无关,但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下耕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研究区可划分为东北部白菜区、南部油菜区、温度较低的西北部土豆区、降水量较大的东南部养鱼区.未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家庭劳动力结构和气候条件推广相应的冬季耕地利用方式,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冬季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